“撑不过半年?”社保新规下,奶茶店老板直呼扛不住


最近,全民热议的“社保新规”,让奶茶店老板集体开始焦虑。


很多经营者直言将面临“每月多掏2万还是直接关店”的生死抉择。


一位连锁品牌创始人也说,外卖大战已把茶饮店的利润压到最低,新规一来,部分门店怕是要入不敷出。


接下来该如何应对?我采访了一批饮品从业者。

“雪上加霜

部分饮品店或入不敷出”


8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司法解释,91日起,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小微餐饮店,必须为所有存在劳动关系的员工缴纳社保,任何形式的“不缴社保协议”,一律无效


新规有三个关键信息点:


  • 员工“自愿放弃”行不通了

  • 覆盖外卖骑手、个体户、小微企业员工等群体。

  • 企业违规代价加重:企业若少缴、漏缴将面临补缴+罚款,严重者纳入失信名单。


该消息几乎引发了全民关注,“社保”一词迅速冲上热搜榜首。尤其在“高流动性用工”的饮品行业更是受到从业者热议。



有奶茶店主悲观地表示:“这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人算了一笔帐,以北京、上海等地的10人奶茶店为例,足额缴纳社保后,年成本将激增20多万元。按每杯15元计算,门店需要额外卖1.3万杯奶茶,才能填平这部分缺口。


当下茶饮店正面临多重困境:头部品牌门店加密,客流分流严重;外卖大战导致线上订单量远超堂食,利润进一步被压缩。


“今年的外卖补贴战已经吃掉5~8个点的利润,最好的旺季都没赚到钱,社保新规简直是雪上加霜,部分门店可能入不敷出。” 一位连锁品牌的负责人无奈表示。


图片


而且,“奶茶店员工流动性大,刚缴了社保就离职,对企业和个人来说都很麻烦。”


此前很多店老板/企业主的做法是,只为管理人员缴纳社保,基层员工多以补贴替代,9月到来就不能这么做了。


这场关乎成本、合规与生存的考验,正将无数茶饮店推向十字路口。


新规究竟会给饮品经营者带来多大影响?下一步又该怎么办?

“撑不过半年”

新规对饮品店影响多大?


1、奶茶店主:每月多卖900杯才能打平


很多奶茶店本就靠着精打细算维持微利,新规之下压力陡增。


图片


一位从业者表示,成都一家8人门店,按当地最低基数缴社保,每月新增支出近9000元,一年就是10万。杯均10元,相当于每月要多卖900杯才能打平。


要么关店不干,要么压缩利润硬扛。一位店主坦言,最近正在重新核算排班表,尝试一人多岗减少人力浪费,同时想办法提高销售额。


对于开了数十家门店的专业加盟商来说,新规压力更大,因为员工较多,如果补齐社保是一笔巨大支出。


夫妻店相对特殊,夫妻双方作为经营者,并不属于雇佣关系,因此可以自愿缴纳社保。但若雇了1~2个帮手就得解决社保。


以前赚得是自己劳动的辛苦钱,现在相当于要多一笔刚性支出,盈利就更难了。



2、连锁品牌方主动让利,帮助加盟商合规化


几百上千门店的连锁品牌也有压力。


尤其是以直营为主的中小品牌,为了控制成本,有些仅为店长缴纳社保,新规下必须补齐店员社保,否则被举报或核查不仅面临补缴和罚款,还牵连品牌声誉。


新规对头部品牌的影响或有限。比如上市公司,社保本就是合规经营的基础项,新规对这些品牌来说更像“查漏补缺”


一位资深从业者表示,头部品牌面临的压力更多是如何帮助加盟商尽快跟上合规节奏



我看到有一些餐饮连锁品牌已经发出通知,原料供货价降低5%~10%,间接帮加盟门店腾挪社保支出空间。


新规下,连锁品牌不得不重新审视成本结构。有创始人透漏,正在制定灵活的用工策略,以保证企业活下去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


3、店员的矛盾心声:终于有保障了,但也怕失业


打工人的春天来了,9月起全员参保,这踏实多了。” 一位网友说出了不少奶茶店员的心声。


对一些年轻人来说,社保是找工作时的“硬标准。如今新规一出,让他们松了一口气:生病能报、老了有靠,不怕未来风险了。



可安心背后,焦虑也在蔓延。“经营者会不会为了省钱裁员?”“社保扣完,到手工资会不会变少?”交社保月工资3000,不交社保4800,我该怎么选?”


一边是确定性的保障,一边是失业的担忧,大部分店员们处于这种矛盾心态。更有员工提出了更加现实的需求:相比社保,我更希望能强制双休和少加班。

下一步怎么办

“合规下的灵活必须拿捏住”


  • 接下来,非全日制、学生兼职的员工占比会更高


为了缓解社保压力,一些企业主可能会雇佣更多兼职员工。非全日制用工(日均≤4 小时、周均≤24 小时)、劳务派遣、在校实习生等,是无需缴纳社保的。


我们店固定 6 个全职,一到节假日就加 2~3 个兼职顶班。一位茶饮店老板说,如果新规落地,非全日制用工和学生兼职的占比大概率会往上走。


图片


还有经营者提出,将非核心岗位(如清洁、物流外包给第三方公司,以减少直接雇佣。


按国家规定来,别钻空子,但合规前提下的灵活,必须拿捏住。这是不少茶饮从业者的共识。


  • 考虑银发劳动力、尤其适合手作店、社区店


近日,麦当劳招聘退休人员(女50/60岁)的消息引发热议。麦当劳回应称,这是长期政策,退休返聘人员占员工总数5%,会提供合规报酬和商业保险。



事实上,已有茶饮品牌瞄准银发劳动力。此前1点点武汉门店的58岁李阿姨,就在岗位上坚持了4年,因认真细致、亲和待客而被更多人关注。


而且今年以来,沪上阿姨请84岁的吴彦姝代言,喜茶与潮汕如姨合作,都收获了年轻消费者的好感和关注,在茶饮业掀起了一股“银发潮流”。


社保新规或是一个打破奶茶店用工“必须年轻”刻板印象的契机。有业内人士称,“阿姨”很适合一些手作店、社区门店。


  • 数字化转型,减员增效压低成本


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减员增效”,也是很多品牌的选择。


比如用智能排班系统分析客流数据,精准匹配员工工时;用智能设备替代部分人工,减少基础岗位需求,从而间接缓解成本压力。



新规不是灭顶之灾,而是逼着行业升级的催化剂。


一位从业者指出,社保新规势必倒逼企业主调整经营策略,通过品质和服务竞争提升客单价与复购率,以覆盖合规成本。


与此同时,合规成本上升也将加速行业洗牌,淘汰低效门店。


对茶饮行业来说,这场变革带来的冲击,本质上是从粗放生长“精耕细作的转型阵痛。


虽然短期充满挑战,但最终会推动行业迈向更规范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统筹|艳子  编辑|子淇  视觉|江飞
文章为咖门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商务 18339988529|18638151818
课程 132533299031598196822515565053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