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画笔绘清廉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AI赋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可视化传播




写在前面


为持续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牵头,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研究生党支部紧密协同,充分发挥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特长,聚焦反对“四风”核心要求,组织开展了形式新颖、内容生动的动态海报与表情包创作活动。




一、总体情况




自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党总支充分发挥“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头雁作用,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搭建师生支部联建共建平台,立足艺术院校专业特色,把“AI 创作流程”与宣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度融合,将 AIGC(生产式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引入宣传海报设计,用数字创意把“务实、勤俭、节约、清廉”的作风可视化,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更年轻、更生动的方式融入设计,让清廉之风在数字画布上流动,在校园角落里生根,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二、主要做法




AI赋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可视化传播创作项目是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党总支教工第三党支部和研究生党支部师生团队联合开展的主题创作。该项目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主题,以AI技术为抓手,以艺术表达为载体,搭建起覆盖“概念生成—视觉设计—动态呈现”的完整数字化工作流程,是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育人质量最生动的实践和体现。


1

校领导亲自指导,聚力推动创作落地

创作期间,为了更好地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视觉传播语境,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党总支先后召开6次专题创意协调会,学校党委副书记韩世春,纪委书记谷朝勇,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孙磊先后2次列席会议,讨论项目创意和具体创作细节,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内核提炼、视觉叙事落点等给予了建设性指导意见,从传播学视角指出了作品存在的“主题表达不够精准”“视觉元素缺乏统一性”“人物服饰风格不一致”“着装与身份特征不符”等专业性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2

充分发挥“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头雁作用,凝聚育人合力

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是全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单位,支部书记是全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专项行动团队成员。学院党总支充分发挥“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头雁作用,引领带动支部党员教师积极参与项目创作,带领学生从策划到落地、从静帧到动态,完成多轮 AI 协同迭代,不仅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视觉层面“看得见”“记得住”,更是推动作品从“初稿”跃升为“精品”。



3

增强师生团队政治业务素养,AI赋能生成创作“第一笔”

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党总支全程跟进创作,创作前期,两个支部联合组织师生团队多次开展专题学习会,反复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精髓要义,把握创作实践要求,进一步确定创作所需核心词,使用 Midjourney、ComfyUI 等主流生成式工具,围绕“务实清廉、注重调研、服务群众、精文简会、违规吃喝”等关键词进行大规模图像迭代,为主题立意和视觉方向提供了海量素材。



4

发挥艺术专业优势,融通创新实现AI视频助力“动”起来

为保证作品的专业水准,师生团队利用手绘板与 Photoshop 进行精修创作。专业教师从构图、色彩到文字排版等进行逐帧指导,进一步强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语义,使 AI 生成的图像既保留科技感,又兼具教育的严谨性。在静帧设计定稿后,团队成员把成果导入AI 视频平台 PIXVERSE、runway等实现动态化演绎,再经过AE、剪映等软件的调整,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价值内涵可见、可感,最终生成动态海报与表情包。



5

精心塑造“学院派”气质,完美展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在创作项目进入“发布前冲刺”阶段,师生团队对 AI 生成的海报与表情包进行最后一轮细节校正,在“生成—精修—校审—交付”的闭环流程中,项目跨过技术与艺术的“双重门槛”,实现了AI 技术与师生创意深度耦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得到精准、鲜活的呈现。




三、工作成效




1

创新载体,提升教育吸引力

师生党支部联合组织开展AI赋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可视化传播创作项目,突破传统学习教育模式,将严肃的纪律要求转化为师生喜闻乐见的视觉艺术形式和网络社交语言。动态海报色彩鲜明、寓意深刻,表情包诙谐幽默、传播力强,有效破解了在师生中开展廉洁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的难题。








2

精准表达,增强教育感染力

作品紧扣“四风”具体表现,用直观的视觉形象诠释抽象的纪律条文,使“反对什么”“提倡什么”一目了然。师生在创作过程中,通过深入学习研讨吃透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创作使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理解更加具象化、生活化,有效增强了教育的代入感和感染力。







3

促进融合,强化育人实效

育人先立德。此次活动是党建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教师党员在指导创作中深化了课程思政能力,学生党员在创作实践中将专业知识应用于服务党建需求,专业实践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相统一,社会责任感与专业认同感得到提升。AI赋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可视化传播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深刻的党性锻炼和专业实践。








四、经验启示




1

发挥专业优势是创新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专业是“帆”,党建是“舵”。党建工作创新,贵在立足本位、深挖特色。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党总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秉承“为人民而设计”的使命,创新“传承与未来”的科研教学思路,推进党建与业务双融共促,真正使党建工作成为立德树人的“红色引擎”。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等相关专业优势为创新学习教育形式提供了独特支撑。实践证明,将专业所长融入党建任务,能有效提升工作活力与效能。




2

发挥头雁作用是凝聚育人合力的重要路径

“头雁振翅”带动“群雁齐飞”。本次创作活动是教工第三党支部在“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带领下结合专业优势,深化“专业+思政”的特色课程设计,推进“人工智能+设计教育”的一次有效实践探索。创作活动旨在发挥“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支部政治功能、做好教师思想工作、推进教书育人以及科研工作等方面的骨干带头作用,团结带领支部党员在党建工作和高质量发展中当先锋打头阵、走在前作表率,通过“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示范带头作用,凝聚了立德树人共识。




3

师生支部联动是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

创作活动推进师生支部联建共建,进一步提升了人才培养效能。教工第三党支部党员教师带领研究生党支部学生团队积极参与创作,主动学习、思考、谋划、实践,打造了具有学院专业特色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主题宣传作品,不仅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还厚植了爱党爱国情怀,形成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为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学生学习创作能力提供了不竭动力。创作过程中,教师支部的政治引领、专业把关与学生支部的创意活力、技术能力形成优势互补,师生同创共建的模式,不仅促进了支部间的紧密联系,更激发了协同创新的内生动力。




4

契合时代语境是提升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

拥抱时代,方能共鸣。党员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时俱进,唯有与时代同频、与受众共振,方能入脑入心。善于运用符合当代师生信息接收习惯和审美偏好的新载体、新语言、新审美,打通教育新路径,探索教育新维度,是提升教育亲和力、穿透力、传播力的制胜法宝。创作活动紧密围绕反对“四风”这一靶心进行深度挖掘和艺术呈现,紧跟技术前沿,探索开发具有时代感、吸引力的作品,这是我校基层党组织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一次成功探索和生动答卷。守正不渝,创新不止。学校将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丰富实践载体,提升教育质效,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实现制度化、常态化的有效渗透。





供稿 | 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

撰稿 | 张牧、牟堂娟

编辑 | 李炳辉、吕素雯

编审 | 王伟杰

复审 | 石龙潭、张光帅

终审 | 孙磊、李清华、吴向阳




图片


往 期 精 彩 推 荐

图片

图片
中国民协“山花英才”培育计划|全国中青年民间文艺拔尖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开班
图片选择山工艺,理由不止52个
图片
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十年探索的山工艺实践

图片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