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国家级荣誉!湖北省博物馆喜获2025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今天(5月18日)

在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上

传来好消息:

湖北省博物馆

喜获2025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本次活动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行

集中展示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

进一步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是中国博物馆协会设立、组织评选和颁发的荣誉称号,旨在推动我国博物馆在当地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鼓励各博物馆在相关业务功能领域开展学术研究并进行实践创新。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为2025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获奖单位颁发了牌匾。



现场公布

(2022-2024年度)国家一级博物馆

运行评估结果

湖北省博物馆评估结果为优秀





现场公布

(2024年度)第二十二届全国博物馆

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结果

我馆“凤凰故国——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

荣获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





湖北省博物馆

作为“荆楚文化中枢”“国家文化客厅”

与央地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

系统规划

围绕大国外交、周边外交、项目申遗

依托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等

特色藏品资源

创新构建荆楚文化国际传播体系

向世界讲好荆楚故事、中国故事

国际影响力显著上升

2024年接待海内外游客506万人次

举办出入境展览5个

国际学术会议及活动8次






创新荆楚叙事

开辟展览外交新路径

01.









湖北省博物馆

自2009年被列为

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以来

抓住发展机遇,奋力探索创新

逐步构建形成央地共建博物馆荆楚特色之路


2025年2月

湖北省博物馆对社会发布

《湖北省博物馆新一轮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建设总体方案(2024—2030年)》

系统阐述了该馆央地共建2.0版本的

战略目标、主要任务

为推动新一轮央地共建博物馆的迭代升级

提供了湖北方案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阅读《湖北省博物馆新一轮央地共建七年建设总体方案(2024-2030年)》


湖北省博物馆紧扣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主题主线,按照“12345”的总体发展方略,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点击图片即可跳转阅读《湖北省博物馆三年发展计划(2023-2025年)》。



46万件(套)藏品为根基

推出“极目楚天——湖北通史展”等展览35个

从百万年人类史讲到清代中期

从近代风云讲到湖北现当代英杰

看完通史展,就懂了什么是湖北


积极发挥央地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引领作用

与地市级博物馆共同探索总分馆合作模式

依托本馆在文物保护、陈列布展、

文创开发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及丰富的馆藏资源

带动省内中小馆发展



2022年5月,湖北省博物馆与云梦县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共建“湖北省博物馆云梦分馆”协议,云梦县博物馆基本陈列改陈工作同步开展,湖北省博物馆进行多方面支持。



同时聚焦展览外交

通过借展、巡展等方式

弘扬中华文化

持续扩大海外影响力

赴美、俄、蒙等国

举办“凤凰故国”等出境展览

“传统之茧”等入境展览

深度融入中美建交45周年

中俄文化年及中蒙俄万里茶道联合申遗等

国家文化战略



本展览于2024年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展出。赴美的263件/组展品,包括青铜器、漆木器、玉器、丝织品等,反映青铜时代湖北地区以曾国、楚国文物为代表的灿烂文化,该展是近年来中国在美国举办规模最大、珍贵文物最多的展览。


图为乾隆御制玉磬。本展览精选湖北省博物馆馆藏西周人面纹铜庸、乾隆御制玉磬、无静琴等特色音乐文物数十件套,突出表现了中国先秦时期的礼乐之仪,秦汉魏晋时期的歌舞音乐盛况,以及唐朝至清朝剧曲时代市民音乐的繁荣,全面呈现了中国音乐自先秦至明清的发展历程。


从古老的中国树叶到改写全球贸易版图的绿色黄金,“伟大的茶叶之路”以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方式再现了三百年前那条南船北马、驼铃声声的茶贸之路。





创新文物活化利用

构建数字体验矩阵





02.



湖北省博物馆联合故宫博物院,成功运用工业CT技术,首次获取了尊盘完整的三维结构模型,并通过数字化处理,制作了三维数字化复原视频。



湖北省博物馆以科技创新激活文物生命力

围绕核心藏品

数字化技术复原曾侯乙尊盘

及睡虎地秦墓“喜”3D头像

构建数字化保护与展示体系

在智慧服务层面

灵活运用AI智慧导览

构建数字体验矩阵



云梦睡虎地出土人骨研究团队依据云梦睡虎地M11墓主人“喜”的头骨,利用重建高精度颅骨三维模型等技术、借助计算机辅助曼彻斯特复原法,最终还原了“喜”的头像。



西馆一楼VR剧场上线

《穿越青铜纪:数字文物VR体验》

通过虚实融合的VR技术

既能体验到顶级游戏画面的爽感

又能体验历史大片般的震撼场面

使观众在虚实交融中

完成与千年文物的跨时空对话


推出沉浸式全息剧《遇见·楚庄王》

打造“历史场景+数字剧场”展演模式

以科技赋能文物活化利用

开创文化遗产传承的新范式



《穿越青铜纪》由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星辰十分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出品,武汉两点十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原创制作。项目团队历时一年,实现历史叙事与文物科技深度融合。数十个馆藏文物以接近1:1的精细程度复原。


《遇见·楚庄王》以春秋时期的楚国为背景,讲述了楚庄王如何带领楚人保卫国家、开拓疆土,推动楚国走向繁荣鼎盛的故事。剧目采用了裸眼3D、CG动画、全息影像和舞台艺术相结合的创作手法,生动再现了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的传奇历史。



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

2024年获得省级以上荣誉奖励29项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第二批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名单,湖北省博物馆依托丰富的古籍资源、先进的修复技术和专业的人才团队,顺利通过评审,成为第二批21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之一。





创新构筑文明互鉴新高地

策展+科研+传播

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03.







2018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会见来华进行非正式会晤的印度总理莫迪,并共同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精品文物展时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



湖北省博物馆

利用中国博协乐器专委会等平台

与美、德、法、俄及国内研究机构

开展多项合作

重视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博物馆策展人队伍

举办国际会议8次

人员交流20余人次



海外报道



创刊《湖北文博》

推出馆级课题制、青年学者导师制等制度25项

出版图书60多种

发表论文200多篇

承担课题27项

举办盘龙城遗址发现70周年等

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5场



我馆江旭东研究馆员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Heritage Science》发表论文。


我馆策展人曾攀在世界记忆通讯上发表《2400年前的有声档案——曾侯乙编钟》。



推进申报“万里茶道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曾侯乙编钟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

曾侯乙编钟音乐会

向世界展示中华礼乐文明

全球受众超6亿人次







创新培育文化浸润新模式

研学体系+国际社群+媒体矩阵

三维突破





04.





举办社教活动2648场

擦亮“礼乐学堂”教育品牌

“小小考古学家”研学入选全国十佳

少儿体验馆获省级创新案例

开发“一绾青丝”等文创新品300余款





推出海外团队超长期预约等制度

及“博物馆之友”等系列活动

营造特有的荆楚文化氛围

在非遗课堂、中秋夜游等活动中

吸引17国留学生参与





屡次获央视媒体聚焦

官方抖音

“2024年政务抖音号优秀创作者”称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入选2024年湖北省“百佳新媒体账号”






///



从曾侯乙编钟的华夏正音

到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墨迹沧桑

从楚式漆器的瑰丽纹样

到青铜礼器的厚重底蕴

这片热土始终涌动着文化创新的澎湃力量


未来,湖博人仍将砥砺前行

以央地共建馆使命与担当为己任

奋力推动荆楚文化传承弘扬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征程中

谱写新的华章




湖北省博物馆



| 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0号

 

| 票价 |

常设展览参观免费,有部分特展需购票参观

请提前至湖北省博物馆

官方微信、官网预约

观展请携带证件


| 湖博参观咨询电话 |

027-86716789

拨打时间:09:00-16:30

5月18日拨打时间:9:00-19:30

5月19日拨打时间:9:00-16:30



本宣传资料有效期至2025年5月





编辑 / 徐文琦

摄影 / 黄大头 网络

设计 / 徐文琦

审核 / 鲁黎、黄敏

终审/ 何广


湖北省博物馆出品,转载请留言联系



66幅大师真迹!柯罗和印象派画作亮相湖博



你们要的亲手摸越王勾践剑、敲编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