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珍妮·谢
策划:王寅
主持:金雯
现场翻译:任育杰
时间:5月10日(周六) 14:30
地址:黄浦区威海路48号5F
地点: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5F多媒体教室
交通:地铁1/2/8/14人民广场
一大会址黄陂南路
扫码预约活动现场 扫码观看视频直播
诗歌来到美术馆第八十六期邀请的诗人珍妮·谢,曾获美国诗人学会沃尔特·惠特曼奖、普林斯顿大学福尔摩斯国家诗歌奖。珍妮认为,在这个注意力分散、语言日益工具化的时代,诗歌保有一种反抗常规、唤醒语言厚度的能力。她的诗歌写作以语言为探针,以对于文学的热爱为灵感源泉,以触及那些不可言说的存在状态。
诗歌能点燃愉悦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VS珍妮·谢
诗人于纽约市的格林威治村
1
1
1
对您来说诗歌意味着什么呢,您如何看待诗歌写作在今天的价值?
珍妮·谢:对我而言,诗歌从探索的冲动中汲取能量和动力:一种召唤,去追寻和探究某种不可简化的存在状态的轮廓,去触探其中的神秘、难以捉摸和不可言说的气息。
我相信,诗歌可以让我们意识到:密集的、未被同化的语言依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能量。诗歌中词语的力量,恰恰在于它们可以以非常规的方式运作,反抗规则与习俗,也反抗当代试图将语言变得更实用、更商业化、更高效的力量。
诗人于意大利奇维泰拉·拉涅利驻地,与艺术家和作家朋友们
1
2
1
您的诗歌创作始于什么样的契机?对您来说,影响最深的是什么?
珍妮·谢:我最初开始写诗,是因为我想重现阅读某些文学作品时那种令人眩晕、心驰神往的喜悦与冲击感。我常常惊叹于一些作家——他们仅凭一串词语,便能在读者心中激发强烈感想,或深深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这种过程几乎像炼金术一般神秘。
我很难说有什么东西是对我的诗歌创作影响最深的。世界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内在世界的复杂性,都是促使我提笔书写的重要动力。同样重要的,还有让熟悉的事物重新变得陌生的冲动。
诗人于意大利奇维泰拉·拉涅利艺术家驻地
1
3
1
您是如何看待诗歌写作与当代生活的关系的?能否描述一下您通常的写作状态?
珍妮·谢:在这个注意力涣散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少被要求以不同的方式使用注意力,或是将注意力投入到不同的目标中。诗歌促使我们以异于常规的方式表达与倾听,而这无比珍贵。诗歌唤醒了语言的密度与厚度,它不是可以被草草浏览或迅速消化的东西。诗歌之所以能点燃愉悦,是因为它是一种高度浓缩和充满能量的语言,用来接近那些难以言表的事物的语言。
诗人于西雅图艺术与讲座活动
1
4
1
您的诗中多次出现“安徽”、“芜湖火车站”、“黄浦江”等具体地点意象,在构建这些意象时,这些地理符号如何与您的个人记忆互动?你如何通过诗歌形式呈现身份认同的复杂性?
珍妮·谢:地点和景观能调节我们的思维。我们对周遭环境的感知,可以激活、整理、扰乱,甚至瓦解自我的认知及其界限与渗透性。扎根与流离、运动与停滞,这些状态塑造了我们思想的节奏和欲望,使我们得以描绘内在与外在之间的边界。
这些被提到的具体地点,源自我2019年回中国的一次旅行。它们在诗中为记忆和情感提供了纹理与框架。
我非常关注在主流离散叙事框架限制下,如何讲述自身经验;尤其是在我们试图将经验的混乱本质及其不可言说的维度压缩进语言之中时,那种受限的感觉。诗歌是一种适合应对这一挑战的媒介,因为它能够容纳矛盾、多重性、同时性与多元性。它无需遵循散文式的逻辑进行论证。我认为,诗歌对不确定性的开放性正是其关键所在。
诗人于安徽黄山(安徽为诗人故乡)
1
5
1
你是如何看待城市与诗歌之间的关系,以及诗歌与城市公共空间中市民之间的关系的?
珍妮·谢:我不认为诗歌与城市、都市空间有必然的联系或纠缠。正如不少在城市蜂巢般的喧嚣中获得灵感的诗人和艺术家,也有同样多的人唯有身处山林乡野、远离尘嚣,才能将全部心力投入写作。
我自己已经在城市生活了超过十五年——从香港到金边,再到纽约和上海——我从日常的感官刺激碰撞中汲取活力。我的创作回应着多种语言与节奏的交汇,以及那些突如其来的相遇与令人惊异的并置关系。城市当然是一个可以发现多样性的地方,但如果懂得用心感受,乡村或郊区的生活同样蕴含着丰富且多样的惊喜。
诗人于美国蒙大拿州
1
6
1
您怎么看待“诗歌来到美术馆”这种尝试?参加一场美术馆里的读诗会,您有什么感想或期待?
珍妮·谢:我非常喜欢诗歌与视觉艺术相互碰撞的理念;这种不同审美方式在同一空间中共存的状态,让人感觉无比自然。将它们放在一起,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文学与视觉艺术之间的关系:
它们是合作的,还是竞争的?
哪些事物可以在绘画中表达,却无法在诗中表达,反之亦然?
在视觉艺术与语言艺术中,什么被优先强调?
是否可以用一种媒介去描述另一种?
我希望,参加美术馆中的读诗会,能够激发观众思考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探索写作与艺术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些媒介如何制造出有趣的张力与连结。
诗人于上海纽约大学
诗歌来到美术馆 | 声音招募
投稿时间
即日起至2025年5月9日 17:00前
朗读文本
珍妮·谢的相关诗歌作品(“诗歌来到美术馆”第八十六期诗人)
参与方式
- 发送你的音频文件邮件 mspe@minshengart.com(可配背景音乐)
- 备注您的姓名、联系方式以及是否可参加本次诗歌朗读交流会现场。
三位优秀朗读者将获赠珍妮·谢签名诗集《水平视线》。
* 最终解释权归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所有。
《水平视线》
作者:珍妮·谢(Jenny Xie)
出版社:Graywolf Press
出版时间:2018年
珍妮·谢(Jenny Xie)的获奖处女作《水平视线》带领我们在空间之间穿梭——从金边到科孚,从河内到纽约,乃至更多地方——一步步走向这部敏锐、动人的诗集中所凝视的孤独核心。这些诗篇充满内在的不安追问,沉思那些既锚定又推动个体的力量,从移民经历、旅途游历,到令人疏离的失落与离别。书中的感官世界——色彩、气味、味道与变化的风景——赋予“观看的自我”与“被看见的自我”以生命。正如谢所写:“我?我只是穿着旅行者的衣服,在每一个途经的小镇里试穿适合自己的模样。”她的诗语紧致而游离,在喧嚣与寂静之间,在事物与场所之间的缝隙中欢腾,且从未真正安顿下来。谢是一位极具洞察力的诗人——既对触手可及的现实敏感,也对“所有眼力所及却无法触碰之物”心有感知。
活动嘉宾
诗人
珍妮·谢
Jenny Xie
Jenny Xie 出生于安徽。她的诗集《水平视线》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决赛,获美国诗人学院的沃尔特·惠特曼奖和普林斯顿大学的霍尔姆斯国家诗歌奖。《断裂时态》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美国文学杂志和出版社团体(CLMP)颁发的爆竹奖决赛。她获得过奇维泰拉·拉涅利基金会、纽约艺术基金会、维尔切克基金会和杰罗姆基金会的资金支持。她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纽约大学,现任巴德学院写作艺术教授。
主持人
金雯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和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双聘教授、博导,国汉院比较文学系主任。研究领域为18世纪,英美文学、比较文学和文艺理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8世纪欧亚文学交流互鉴研究”首席专家。著有Pluralist Universalism(俄亥俄州立大学出版社, 2012)、《被解释的美》(2018) 和《情感时代: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和现代小说的兴起》(2024),在国际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兼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期刊(SSCI, AHCI)编委。译著包括布鲁姆《影响的剖析》(2016)、翁达杰诗集《剥肉桂的人》(2018)、乔丽·格雷厄姆诗集《众多未来》(2020)和《诗人与牡蛎:威廉·库珀诗歌选》(2023)。并以“莫水田”为笔名在自媒体上写作评论、随笔与诗歌。
策划人
王寅
诗人、作家、摄影师。出版诗集《王寅诗选》、《灰光灯》、《低温下的美》等,作品发表于《纽约时报杂志》、《格兰塔》等刊物,并被翻译成十八种语言。他的英文诗集《和幽灵在一起的夏日》(纽约书评出版社 ,2022)先后四次被《纽约时报》推荐,获得2023年北加州图书奖翻译诗歌奖,并入围2022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翻译奖和2023年卢西安·斯特莱克亚洲翻译奖。他的诗作收入卢浮宫委托一百位世界诗人共同创作的法文版和英文版诗集《卢浮宫的诗》(2024),他的诗歌声音作品同时在卢浮宫展出。
现场翻译
任育杰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在读博士生,曾担任平遥国际电影节陪同翻译。
关于诗歌来到美术馆
在今天,美术馆正在和更多的艺术门类进行新的结合,美术馆已经融跨界展出、互动为一体,不仅展示作品,而且研讨交流,生产知识,日益扩展成开放的全艺术平台。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2012年启动的“诗歌来到美术馆”项目,旨在为诗人与诗歌爱好者创造思想碰撞的开放平台,将诗歌作为智力与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与当代生活和诗歌形成连接对话。作为国内首创的“诗歌+艺术”美术馆公众项目,“诗歌来到美术馆”邀请的诗人都遵循“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标准,诗人黄灿然,欧阳江河、翟永明、王小妮、西川、多多、芒克、柏桦等国内诗坛从八十年代活跃至今的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阿多尼斯、日本“国民诗人”谷川俊太郎等成名已久、读者众多的国际诗人,西蒙·阿米蒂奇等未被译介但在国外盛名的优秀诗人。自2012年启动至今,项目以兼具学术性和普及性的讲座和诗歌活动受到各方强烈关注,2016年获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社会力量举办博物馆优秀社会教育项目,2017年、2019年荣获年度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特色品牌项目,2019年荣获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2021年度上海市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2024年度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经典品牌项目。
诗歌来到美术馆往期诗人
黄灿然(中国香港)/欧阳江河/西蒙·阿米蒂奇(英国)/翟永明/李亚伟/王小妮/阿多尼斯(叙利亚)/谷川俊太郎(日本)/杰曼·卓根布鲁特(比利时)/西川/杨君磊(美国)/多多/蓝蓝/陈东东/亚当·福尔兹(英国)/梁晓明/沈苇/宋琳/柏桦/蒂姆·利尔本(加拿大)/阿莱西·希德戈(斯洛文尼亚)/吕德安/倪湛舸/芒克/扬·埃里克·沃勒(挪威)/王家新/维克多·罗德里格斯·努涅斯(古巴)/尼古拉·马兹洛夫(马其顿)/费平乐(葡萄牙)/包慧怡/朱朱/万夏/鸿鸿(中国台湾)/尤兰达·卡斯塔纽(西班牙)/特伦斯·海斯(美国)/蜂饲耳(日本)/哈利·克里夫顿(爱尔兰)/托马什·鲁热茨基(波兰)/冷霜/管管(中国台湾)/桑克/陈黎(中国台湾)/罗恩·温克勒(德国)/马克西姆·阿梅林(俄罗斯)/高桥睦郎(日本)/黄灿然(中国香港)/杨小滨(中国台湾)/保罗·马吉(澳大利亚)/弗朗切斯卡·克里切利(巴西)/阿库乌雾/韩东/周鱼/伊冯·勒芒(法国)/露西·杜根(澳大利亚)/叶觅觅(中国台湾)/马格努斯·威廉-乌尔松(瑞典)/秦三澍/雷武铃/孙磊/高桥睦郎(日本)/胡安·阿拉维亚(阿根廷)/阿多尼斯(叙利亚)/热拉尔·马瑟(法国)/韩博/叶辉/西渡/灰娃/娜夜/袁永苹/蒋立波/胡桑/阿信/蒋浩/冯晏/凌越/宇向/方商羊/张定浩/零雨(中国台湾)/弗罗斯特·甘德(美国)/哑石/艾略特·温伯格(美国)/帕特里希奥·费拉里(阿根廷)/弗雷德里克·哈根(挪威)/戈尔德·克莉丝特努(冰岛)
当前展览
展期:12.25—06.08
票价:60元
扫码购票
免费观展及购票优惠
身高1.2米(含)以下
(每位成人限带一位免费儿童);
现役军人、残疾人、70岁以上老人
(凭军官证、士兵证、残疾证、身份证免费);
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生、60-70岁观众
(凭学生证、身份证购买优惠票:40元)
相关阅读
??展览延期公告|《上海:摄影之都1910s-2020s》延展至6月8日
??对话:倪有鱼|1605张碎片,拼出了一片“上海”的“海上”
民生美术文献中心
ART'sMALL & Ca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