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物珍品展 | 揭秘卜天寿背后的网红推手:大咖郑玄来啦!【文末福利】


聚宝之盆
——
新疆文物珍品展


2025.1.21—2025.6.1

湘博一楼特展二厅



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们来聊“聚宝之盆——新疆文物珍品展”中有趣的文物。

图片1.png卜天寿《论语·郑玄注》(局部)

(复制品)
吐鲁番博物馆藏

时光回到1967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363号唐墓里,藏着超级有故事的“宝藏男孩”卜天寿的“唐写本论语郑氏注”残卷

1-卜天寿《论语·郑玄注》202549934472.gif

原本,它是按照时代、内容取的名,中规中矩的,但卷末那看似不起眼的“卜天寿”三个字,就像是打开奇妙大门的钥匙,令无数学人惊叹不已。于是,“卜天寿版本”就成了它的新昵称。

2-卜天寿《论语·郑玄注》202549937123.gif

它可不是你想象中的枯燥古籍。让所有人眼前一亮的是,这位写作业时不忘卖萌的卜天寿小朋友,不仅写下“年十二”来表明年龄,更是在作业末尾即兴写下一首打油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什么意思呢,大概是在说,“作业写完啦,老师求放过,明天放假呢,早点放我走!”

2.png



卜天寿《论语·郑玄注》(局部)
(复制品)

吐鲁番博物馆藏

这首超有趣的童趣打油诗,被吐鲁番博物馆将其当作“唐代小学生作业”展出,瞬间引爆全网,成为不折不扣的网红文物。它的复制件,目前正在我院“聚宝之盆——新疆文物珍品展”展出,下次来湘博,千万别忘记找找这位“网红小学生”的作业哦,说不定还能感受到那份穿越千年的童真呢!

不过话说回来,这一切的背后,还有那位被注解的“大神”郑玄默默助力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涨姿势吧!


网红文物背后的大佬——郑玄是谁?

轻松、有趣的打油诗,将唐代小学生卜天寿从一千多年前拉回到现在。不过,这件文物能火出圈,可不只是因为可可爱爱的小学生卜天寿。这件文物让学界十分“宝贝”的原因,保存了东汉郑玄对《论语》的集结与注释。

郑玄是谁呢?南朝宋时期大臣、史学家、文学家范晔,曾夸他是“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芜,刊改漏失”的大学问家。可惜的是,他的《论语注》在宋代以后就慢慢失传了。

这下大伙应该明白了,卜天寿在唐景龙四年(710 年)抄的这个写本,给人们研究汉代经学传承提供了实物依据,就像给历史开了一扇窗。



大材郑玄的传奇人生

拒征召的“傲娇”学者


这位东汉末年的郑玄,可谓是“拒征召专业户”。一起来看看他的“拒征召”历史吧!



中平五年(188年)

汉灵帝朝廷征召郑玄为“补博士”,郑玄不去;之后有人推荐郑玄担任皇帝的侍从,他以父丧为由拒绝,又不去。


建安元年(196年)

袁绍大宴宾客,特请“以布衣雄世者”郑玄赴宴,但郑玄始终不肯接受袁绍的僚属之职,还是不去。


建安三年(198年)

曹操征召郑玄任大司农掌管财政,郑玄还是坚决不干。


建安五年(200年)

在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前夕,袁绍派兵强行征召郑玄随军。时年74岁的郑玄体弱多病,无力反抗,最终在随军途中病逝。

郑玄逝世后,前来奔丧的人有一千多人。这位晚年被曹操、袁绍等大人物争抢的大学者,到底是怎样的“大材”啊?各方势力又是如何"争用"这位不世出的大儒的呢?



郑玄的成长与著书之路




东汉顺帝永建二年(127年),郑玄出生于高密(今山东高密)。他自幼聪颖好学,十三岁便能诵读五经,并精通天文、占候、风角、隐术等学问。十八九岁时,因才华出众,受到时任北海相杜密的赏识,得以外出游学十余年。后来拜入经学大师马融门下,潜心研习七年,学成归乡时已经四十多岁了。因家境贫寒,郑玄在东莱郡(今山东莱州一带)以耕读为生,很快便吸引了数百名弟子前来求学。

然而,在动荡的时局中,郑玄无法置身事外。建宁二年(169年),汉灵帝即位不久,宦官侯览诬告山阳太守张俭、北海相杜密等士人“诽讪朝廷,疑乱风俗”,导致朝廷下令禁止这些清流士大夫参政。杜密正是那位赏识郑玄的人,郑玄因此受到牵连,被迫隐居写书。在此期间,他开始系统整理纬书,认为纬书与经书同源,都为圣贤所传,只是表达方式更为隐晦。可惜郑玄所注纬书大多在唐宋以后就散没了。后来他又校注了十余部典籍,其中《周礼注》《礼记注》《仪礼注》到现在还完整地流传着,成为研究汉代经学的重要文献

2.png
卜天寿《论语·郑玄注》(局部)
(复制品)
吐鲁番博物馆藏

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时任侍中的向栩上书汉灵帝,“不须兴兵,但遣将于河上北向读《孝经》,贼自当消灭”。汉灵帝为缓和矛盾,宣布大赦党人,让儒士能参政了。但郑玄还是不愿意当官,潜心集、注《论语》《毛诗》《尚书》这些经典初平二年(191年),黄巾军攻掠青州,郑玄避乱徐州,在此期间完成《孝经注》。建安元年(196年),郑玄从徐州返回家乡高密途中遇到几万黄巾军,那些人竟然遇见他就拜,还约定好不进入他家乡的县境。晚年曹操、袁绍争着请他,他就是不答应,最后在建安五年(200年)被袁绍强行征召,结果他在路上病逝了。临终前,他还把《易》注完了。


郑玄学问集大成的时代背景


郑玄能成为东汉经学集大成者,与秦汉以来的学术演变密不可分。
典籍的坎坷命运

秦朝焚书坑儒,严禁民间私藏典籍(仅保留医卜农书),项羽火烧咸阳更使官方藏书付之一炬。汉惠帝四年(前191年)废除“挟书律”,典籍逐渐公开流传。但因文献散佚,西汉儒生多凭口授传经,用隶书写定,形成“今文经”汉武帝设五经博士,今文经学成为官学。与此同时,景帝时河间献王刘德、鲁恭王刘余发现的先秦古文写本(如《左传》《古文尚书》等)被称为“古文经”,却长期被官方排斥,河间献王甚至因声望过高遭武帝猜忌而亡。


谶纬入经的潮流


谶(chèn)就是预言,如通过日食、地震等天象预测政治兴衰;纬书是用阴阳五行、天象灾异之说解释经书的书。

王莽篡汉时,利用谶纬(如“赤帝传国金策”)与《周官》结合包装其合法性。东汉光武帝刘秀崇信谶纬,于中元元年(56年)“宣布图谶于天下”,将《河图》《洛书》等八十一篇谶纬文献钦定为官方学说。东汉汉章帝刘炟建初四年(79年),白虎观会议进一步将谶纬纳入《白虎通义》,此后“纬候之书,填塞街巷”。借助谶纬表达己见是个颇为可行的办法。经学体系十分庞杂,靠儒生口传定写的经书版本多,对经书的解释也不同。光武帝刘秀当年在建立东汉政权时亟需证明其合法性,通过《河图会昌符》“帝刘之秀,九名之世”等明确谶语,比从《尚书·尧典》中推导禅让理论更为高效。


郑玄的志向与才华


郑玄求学和注书的时候,日食、地震、火灾、旱灾、蝗灾、雹灾、陨石等灾异时常浮现;西边的羌人,北部的鲜卑,南边的蛮夷,乌桓,纷纷逼扰;东汉内部盗贼多有,农民起义军自立称帝;士人、外戚、宦官、军阀等之间的权力平衡不断调整……战争、镇压起义、严刑苛法、灾荒饥馑和疫病等使得东汉末年人口大约只有东汉初年的三成。

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以古文经为本,兼采今文经与谶纬,删繁就简,使学者“略知所归”。其学问贯通谶纬、数术、今古文经学、子学等,而这些学问,又在历史上解决过、制造过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对郑玄自己来说,他的志向或许在于以《周礼》让天下太平;对汉灵帝、曹操、袁绍而言,他也许是解决棘手问题的顾问;对黄巾军而言,他可能是一份难以处理的政治资源对学术史而言,他是观察汉学时不可绕开的对象。

唐代卜天寿与汉代郑玄在纸上相遇,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唐代教育与社会运行的窗口。郑玄遍注群经,后世可据此管窥东汉末年的思想文化生态。郑玄通过注纬书体会圣贤遗意,通过注经遥望“致太平”的理想,以此将自己的理解灌注到对经典的诠释之中。


卜天寿工整的字迹背后,是一整套培养书写能力的制度设计,这不仅关乎个人仕途及生计,还是维系行政系统有效运转的保障。卜天寿留下的童趣诗,与长沙窑上的题诗遥相呼应,为这段厚重的历史增添了一抹人间烟火。卜天寿《论语郑玄注》的传播,也让我们看到文物本身的价值与接地气的解读之间,是怎样碰撞出了别样的火花。


评论送福利

关于卜天寿《论语郑玄注》你想说什么

或者你最喜欢“聚宝之盆”展的哪件文物

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留言获赞前5

将获得“聚宝之盆——新疆文物珍品展”

展览门票1张


 留言截止时间  

2025年5月12日上午11时






参观小贴士


展出日期:

2025年1月21日—2025年6月1日

展出地址:

湖南博物院一楼特展二厅

预约方式:

1. 关注“湖南博物院”微信公众号,依次点击【参观服务】——【门票预约】,点击【湖南博物院参观预约入口】预约门票。

2. 打开支付宝,搜索“湖南博物院”小程序,依次点击【票务预订】——【湖南博物院参观预约入口】预约门票。

门票价格:
全价票:50元/人

优惠票:25元/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在校学生、60周岁—65周岁(不含65周岁)、低保户凭有效证件享受优惠价格)

免票群体:

14周岁(含14周岁)以下儿童、65周岁(含65周岁)以上老人、残障人士、军队离退休干部、现役退役军人(含应急救援人员)、现役军人家属和“三属”(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凭有效证件实行免票。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

每周一闭馆(逢法定节假日顺延、延长开放服务以院方通告为准)


咨询热线:

0731—84415833/84475933



稿源|“聚宝之盆”策展组
编审|数据中心
审核|李丽辉 陈叙良
终审|段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