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设为星标,以防失联
老年生活的需求和住宅设计。
每个物件都设计感十足,时髦又俏皮……
让生活中不停地有新鲜感。”
送给即将退休的父母作为养老房。
他们的日子也可以松弛、浪漫起来。”
我叫陈丽娜,今年67岁,已经退休12年了。这个房子在天津郊区的中新生态城,146㎡的叠拼,女儿买来给我们养老的。
她找了90后的设计师高云皓,应该说是50后的我们,80后的女儿、90后的设计师共同创造的结果。
除此之外,结构上的改动没有那么大,主要是楼梯的宽度、高度,卫生间的无障碍设计,整体的动线这些细节去重新布局,加入了很多老洋房的元素:地板的拼花,入口处的木纹造型……
沙发边加菲猫造型的鱼缸,里面加个灯泡可以变成台灯;小会客厅墙上的卷轴画,乍一看很中式,细看其实画的是一只卡通汤姆小猫;乐高收音机、汉堡台灯、积木猫粮盆、面包超人牙签、动漫小人的阻门器……每一样东西都要很精致、俏皮。
比如餐椅,样式、颜色都不一样,我觉得挺可爱、挺新鲜的,没想到我也坐上3D打印的椅子了。
开放式厨房,原来担心油烟问题,使用下来觉得挺方便的,做饭的时候也能看电视了。
从一楼到顶上的阁楼,色彩越来越丰富、鲜艳,我也觉得挺好的。特别是阁楼本身空间矮,要是弄得过于呆板了,反而有些压抑,我现在经常就喜欢自己在那儿冥想。
女儿还发给我俩一个对讲机,这样楼上楼下随时都能沟通,不用爬上爬下……
我出生在1957年,经过了三年自然灾害,上山下乡,生活比较艰苦,也很单调,也就是从电影里面能够有一点浪漫。但是人喜欢美的、可爱的东西,这是天性。
当时的工资还不算太高,也尽自己所能,买服装杂志,学着给自己、女儿还有老公做衣服,小纱裙、背带裤、短袖小外套……我觉得这个房子,也许弥补了我的成长里面没有充分的美。
我是2012年退休的,马上又被单位返聘,又一个人跑去常州、上海、新疆工作,跟年轻人在同一个战场上打拼,学建模、做项目,甚至逢年过节加班,我都一起跟下来了。
我老公他喜欢唱歌,参加了两个合唱团,经常自己排练一些节目,拍一些视频。我们经常也喜欢出去旅游,逛逛展,看看芭蕾、电影。
▲
现在年轻人都是想提前退休,早点躺平不折腾了,我们这种状态可能挺多人很难理解。我觉得因为大时代的关系,我们那时候是没有选择的,想上学的时候上不了学,渴望学习,想工作的时候又要下乡,渴望工作。所以到了现在,还想要尽力再去做些什么,再去实现一点人生价值,哪怕只是细微的。
但我一直告诉他们,每个人的经历、环境和条件都不一样,我只是当成其中一个案例,也许能有些启发,但不见得是正确的,也不见得是最好的,最终还是要尊重自己的选择。
像我原来也跟我闺蜜说,我觉得老比死还可怕。看着身边很多朋友开始做养老规划,也会焦虑:真老到不能动的时候要去养老院吗?多少钱才够养老啊?
但是现在随着自己步入老年,我觉得第一个没那么可怕,第二个你怎么去面对它。我就有点鸵鸟心态,把头埋到沙子里,不想那些伤心、恐怖的事儿了。
还有一个,我们这一代人照顾父母是天经地义,但是到了我,我不会太心安理得地接受女儿对我的照顾。我不给孩子再添麻烦,让她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
我叫陆凯琳,是一名90后室内设计师,我们家在江苏靠海的小城启东,非常普通的工薪家庭。
爸爸是做电焊的,虽然赚的不多,但是稳稳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妈妈要照顾年迈行动不便的外婆、爷爷奶奶、身体有障碍的舅舅,还要操心我的学习。
从事设计工作后,我接触到很多不同的家庭,他们会说:“希望家里有个茶室、闲时学茶艺”,“想要一个阳光房可以晒太阳、搞一个小花园”。
我才猛然意识到,原来平凡的生活也可以有很多丰富的可能性,那为什么我的父母不可以这样呢?在我看来,他们是充满能量,内心有很多生活热情在的。
这个房子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120㎡,三室一厅,在一个老小区里。
我就将自己的卧室改成一个小氛围客厅,化解长期闲置的功能浪费。将阳台打通,让主卧和客厅相连,也是我不在时和父母间一种无形的联结。
他们的小卧室我则在入口处增加了一处小门廊和一处衣帽间,做了天花膜装置,改成套间,扩大使用面积,也增加了生活中的仪式感。
同时在入户的位置,解放了一部分客厅公区,用来满足收纳的需求。我的书房被改成小茶室,也可以用作客卧。
老小区一楼每户有一个小车库,原来的状态是很糟糕的。我全部重做,改成了一个茶室,爸妈的朋友、邻居时不时可以过来聚聚。也做了盥洗区,未来外婆可以住,方面照应也不用爬楼。
家具大部分是我从云南西双版纳淘来的古木,自己设计,请当地的老师傅做的。还有一些老物件,是从东南亚淘来的。
材料上,选了4种木头碳化混拼——尤加利木的影、苹果木的红润、胡桃木的深邃及塔斯马尼亚橡木的自然火线与结疤。只上了木蜡油,它会自然地发生一些破损修复,再去包浆,留下时光的痕迹。
地面则选用洞石,每一块都是不同颜色、机理,保留了砂岩中的贝类小颗粒,带着一些童年的记忆,小时候父母经常带着我去海边捡贝壳、捉螃蟹。
全屋无主灯设计,用了灯带、灯膜去晕染出自然的光线,再跟墙面粘土的质感结合,会赋予到空间松弛感,营造一个与世隔绝的氛围。
现在爸妈住了有两年多了,最大的感受就是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他们觉得是最舒服的一个状态。
他们也会更有自己的想法去装扮这个家,养了很多的植物,像龙血树、春雨、绣球、月季、茶花、芍药等等,爸爸也会做一些小东西放在家里装饰。
我觉得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就是他们看待世界的角度好像跟之前不一样了。
之前他们受传统的、旁人的看法影响更多一点。发小们都结婚了,他们也会一直催我赶紧成家。现在他们把重心放到自己身上了,每天想着怎样让自己过得更充实,也不催婚了,都很尊重我。
今年4月的时候,爷爷去世,我把奶奶接到上海和我住了一阵子,聊了很多。奶奶跟我说,她其实到老都是一直在忙碌着照料爷爷,当爷爷最后走的那一刻,她才终于又回归到她自己。她现在就很努力地想过好自己的每一天,一个人也可以找很多乐子。
可能传统中国人的孝心就是说子女应该陪伴在父母身边,我也见过很多老人就是终日在等待我的子女什么时候回来。但是我们这一代其实很多人都是离开家打拼了,我觉得成长就是一场与父母的远行,我希望我们都要去保持足够的人格独立。
部分图片摄影:WM studio 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