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设为星标,以防失联
两部新作即将在上海进行世界首演。
创始人、艺术总监陶冶透露,
两部作品都是极致的拉扯。
《16》第一次尝试头部跳舞,
像年轻人在“理性蹦迪”;
重启的两年里,挑战依然不断,
创始人陶冶和段妮,
依然每件事都全力以赴。
创作之外,他们办陶身体教室,
带领大众感知失联已久的身体;
面向各行业的普通人招募舞者,成立“二团”,
8月,我们在北京见到了
正在排练新作的陶冶和段妮。
两人认识20年、相恋19年、结婚12年,
“每天25个小时待在一起”,
每一天都相互给彼此打气。
他们希望把对舞蹈的热忱释放出来,
“因为舞蹈让更多人相连,
责编:陈子文
北京8月的夏日,早上9点半过后,陶身体排练场门口的电动车渐渐多了起来。舞者们抵达,热身,排练即将首演的新作《16》《17》,舞团再平常不过的一天开始了。这个空间位于东北五环外的艺术园区,自2011年搬来后,陶身体再没有离开过。陶冶和段妮夫妻俩也在这里安了家,与陶冶的爸爸,以及一只名为彩霞的柴犬同住。
“这儿的房租是北京的艺术园区中最便宜的,”陶冶说,选择这里不仅仅是为了远离尘嚣的清净,让舞团专心练舞,低房租是更为主要的原因。但他和段妮没有想到,如此便宜的房租,也会有支付不起的一天。
2022年,国内演出市场停摆,陶身体超负荷运营了半年。“我们不仅仅欠了舞者的工资,连房租都没有交。”
舞者们得知消息后很沮丧,第一时间表示自愿留下,直到困境度过,在此期间不拿薪水。
推送发布后引发了圈内圈外的巨大关注,这是陶冶和段妮没有预料到的。“所有人都在转发,我们被吓到了。所有反馈都是特别期待我们复活。哪怕很多人不了解陶身体,也希望我们继续下去,还想看到我们的作品。”
四面八方的关切向他们涌来,最后,一位艺术家和一位匿名企业家的无偿捐赠,帮助舞团暂时渡过难关。三个月后,陶身体重启。
▲
▲
今年段妮47岁,陶冶39岁。他们相恋19年、结婚12年,“每天25个小时待在一起,”陶冶开玩笑。他们形容彼此是“一种相生的关系”。
“我们每一天都在对话,给彼此打气。她累的时候我帮她顶,我累的时候她帮我顶。这种力量不仅仅是来自舞蹈的,它变成了我们的生命观。”
《16》《17》是今年我们最新的作品,两部都是极致的拉扯。
《16》是探索头部运动的作品,头部跳舞很危险,对外界来说非常疯狂。会让人想到年轻人在舞厅蹦迪的状态,那种迸发激情又充满了理性的力量,理性蹦迪。
作品《16》排练中
头部跳舞最初灵感来自于段妮。她曾经说,后脑勺都可以跳舞。20年前,她就是寸头的形象了。当你剪掉头发以后,脑袋后面的空间就通了。
《16》的空间队形,叫龙摆尾,像中国的舞龙,也有点像我们打游戏的贪吃蛇,1个舞者引导后面15个舞者。随着队形的差异,你能看到透视,展开一个空间的图像。
《17》是一个声音和形状的实验。现场没有音乐,是由舞者来发声、说话、唱歌,用声音来带动身体,声音有大小、长短、曲线,身体也有,声和形之间进行一个实验,非常开脑洞。你能听到大家共振的声音,每一个身体在地面摔、碰、撞的那种力量。
地面舞蹈是最难的舞蹈方式之一,你的全身都是支点,你要手、膝盖、屁股、背支撑,有的时候还要头支撑。把整个舞台当成画布,舞者躺在纸面上,像墨水一样不断流转,千变万化。
《17》其实是很危险的一个作品,我放弃了很多可控的部分,把决定权交给了舞者。由舞者来编舞,找到自己内在的节奏,然后驱动下一刻的行动。
陶身体16年了,从2008年创团起,数位系列平均一年一部。用数字来命名,几个舞者来跳就是数字几。
我们希望作品可以对话所有时代,100年后的人再来看,也不会觉得过时落伍。
陶身体教室里参与者们一起回归身体
我们是互相仰视。我很喜欢外界认为陶身体就是段妮——她的身体代表舞团真正的图腾、力量和精神,所以我才能创作出这些作品。
之前段妮坐在观众席看演出,她看到舞者在上面跳舞她都会哭的,因为又没了一场,人生又少了一场。
▲
陶身体创始人:王好、段妮、陶冶
20年前,段妮曾先后去伦敦和纽约,担任英国阿库·汉姆舞蹈团和美国纽约沈伟舞蹈艺术的舞者,那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两个舞团。2008年,我和王好创立陶身体,段妮从纽约回北京加入我们。我们一无所有,开始了创业之路。
我们做舞团不是为了变得成功,变得有名,买一套房子,或是有一个新的身份,而是希望把我们对于舞蹈的热忱释放出来,让更多人热爱跳舞。
段妮和陶冶在陶身体二团排练现场
点击图片,报名《陶身体》线上视频课,跟着段妮舞动
陶身体二团招募现场
我真的觉得跳舞很纯粹,所有人和人的隔阂跳一个舞就完事了。你出了汗,分泌了多巴胺,释放了能量,这个世界很多事情就通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