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是两位热爱涂鸦的青年艺术家组成的艺术团体。虽然他们常以组合形式出现,共同参与很多涂鸦以及公共艺术项目,但其实两个人同时也在进行各自个人艺术创作的探索。
L+L现场创作
L之一的IKKY LIN,是令人羡慕的天赋型选手。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明明学的是商科,却擅?奇珍异兽的细腻刻画,以鲜艳缤纷的用色描绘出万物生灵的温暖能量。
艺术家 IKKY
而L之二的LVE WANG王略,则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学霸。他曾赴印度藏传文化保留区进行?化研习,年仅20多岁作品便已被知名的澳洲悉尼白兔中国当代美术馆收藏以及获得中国台湾艺术新锐典藏。他善于撷取熟悉的东、西方元素,研究着元素重复堆叠的可能。
艺术家 王略
风格迥异的他们,一个彩色,一个黑白,本该走向完全不同的两类艺术创作,有着不同的艺术成就和人生轨迹,却在机缘巧合下成为艺术组合,共同谱写未来的斑驳画卷。
一次浪漫婚宴上的偶遇,是王略与IKKY的初相识。之后,又被同一个策展人邀约参加一次Live Painting(现场绘画)活动,由此开始第一次合作。
“在这次合作过程中,我们都发现合作让创作更有意思,两个人有很多新奇想法的碰撞。”IKKY和王略很开心地说道。于是,2019年,两人一拍即合,组成了现在的L+L。
L+L
他们认为L+L是“野生的、开放的、天然的”,他们想将现场涂鸦(Live Painting)的表现形式转换为和大众的共创合作,希望透过民众参与涂鸦的形式推广涂鸦文化的多样性,借助艺术更深层地熏陶回馈大众。
王略画的IKKY小熊
在彼此眼中,IKKY像一只松弛感满满、憨厚可爱的小熊;而王略则是一只微笑的鲨鱼,速度快,虽然具有攻击性,但内心却很善良。两个人都非常喜欢二次元动漫,所以两个人的作品总是带着趣味十足的卡通风格。
IKKY画的王略鲨鱼
与王略的科班出身所不同的是,IKKY是从商科毕业并工作一段时间后转变为职业艺术家的。王略对于自己艺术科班出生的经历,他说:“科班出身更像是一种大众的归类和赋予,代表一种秩序和规训。但却可能会受到传统艺术教育体系的制约,创造力可能会受到限制。”而IKKY则认为:“尽管来自不同背景的经验可能为创作带来独特的艺术视角,更富有创造力,但也可能会因为缺失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在创作上有所不足,所以他提升的方法就是持续地创作、持续地练习。”
IKKY和王略的创作方式也很有意思,一般都是以聊天为主。聊着聊着,有想法就开始创作,画着画着,又有其他新奇的想法再继续聊。如此反复之下,一副极具创造性的作品就在沟通中诞生了。而IKKY也会时不时在王略创作好的画上再涂鸦,一起迭代重组,演变为新的画作。
L+L 《阿喀琉斯与赫尔克力斯和梦的细胞 》2021
沟通、协作、共创,他们曾一起在大雨中创作,一起享受自然带来的灵感,也一起面对创作的困难。他们总在满是颜料的地上同坐,激情述说未来与狂想。在这一点一滴的相处中,两人越来越默契,也越来越信任。正是这种不确定因素让两个人的作品都充满了未知感,所创作的作品也在保留两人原本风格的基础上,又具有新的视觉冲击。
室外的壁画墙绘大部分都是IKKY和王略共同创作的,这个共创过程一直很有趣,他们也很喜欢一起慢慢地画,多花点时间创作每个故事。
在户外壁画或是Live Painting的现场,他们喜欢有意识地邀请有兴趣的围观群众来画上几笔。王略说:“并不是说我不重视这个壁画创作机会,而是渐渐发现一些事情比起让人看热闹,有计划的让感兴趣的人有机会参与进来,感受到他們熟悉的生活以外的体验是一件重要的事。这不会只是影响了参与的一两位民众对于创作这件事的看法,我相信随着这样的创作互动开始萌发,加入这个微小变数的影响最终会回馈到一件更大的事情之中,能真正深入人心,发展出更强韧的样貌。”
即兴式创作
IKKY的艺术创作似乎是一个万物生灵的大合集。他以各种各样的动物和角色为主题,从可爱讨喜到威猛勇敢,让人目不暇接。他说:“各种动物花鸟虫鱼的都是我喜欢的题材,画动物一开始满足自己想养许多动物却没法养的欲望,尤其是那些现实中不存在的动物,比如:熊猫、老虎、凤凰等等。同时我很享受这个画动物毛皮的过程,一笔笔慢慢画,让我觉得很疗愈,就像是在修炼,在读一本本经书,却不会感到侘寂,而是充满迷幻静谧。你在创作中,心宽了。”
《乱世中自由与正义的传说》2023
值得一提的是,IKKY擅长将古代经典或民俗文化中的虚构生物以及动画游戏里的人物角色等融入他的创作,创造出破次元壁的融合,引导观众去观察事物如何在某个时刻和永恒中相互关联。他的系列作品模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促使观众去面对自身认知的局限。通过他的想象,他链接起不同的时空,以艺术创作的冲动回应我们人生旅程中的短暂停顿或飞逝瞬间,将个人感知转化为每一个瞬间独特的表达。
《大老虎与高达巴巴多斯》IKKY 2022
IKKY的画可以是热闹的——你能从画面中找到上天入海的动物、日漫里的角色、记忆里的植物、梦境中的人物、想象中的怪物。IKKY的画又可以是宁静的——如绣花针在绢布上穿梭,他的画面由点构成面,由更多的点构成一整个怪趣的世界,如入定般的创作过程,在画面中也营造出某种永恒静谧之感。基调既成,你便迷失在他那短促色线的无尽蔓延里。
《带子飞天》王略 2022
对于曾赴印度藏传化保留区进行?化研习的王略来说,他更喜欢从不同城市、不同文化中提取一些感兴趣的符号。“我作品中东方文化的图腾很多是取自建筑,比如屋瓦、窗花。这些图案的重复性、装饰性都很高,也因此它基本的符号和图形都不会设计得太复杂,我感兴趣的就是这种图案的堆叠和重复。同时,东方文化里不管是花的运用也好,竹子、木紋的运用,这些符号都特别地吸引我,让我想要试着重组、解构、研究它们,在我的作品里,希望呈现出一些不一样的样貌。”他解释道。
《金光池》王略 2022
尽管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各种二代涌入艺术领域,但IKKY和王略都鼓励普通热爱艺术的大众们应该勇敢尝试,迈出第一步不给自己设限,去坚持追寻自己所喜欢的艺术创作,同时保持对创作的活力与热情,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心目中的艺术家。
以去圈层化和阶级化的方式让人们感受艺术,让艺术离大众更近一些,并有机会参与他们日常生活以外、比较不容易接触到的艺术创作,感受这种创作方式,这正是IKKY和 王略組成L+L的初衷!
潮流涂鸦的温暖能量
从2019年,在莫干山共同创作的《神龙摆尾》,到2022年的《鱼虎添翼》、《Fragile》,再到他们现在最新的联展《三界》,王略和IKKY用一幅幅画面,构建了一个完整而又奇妙的世界观,带我们进入一个艺术的平行世界。
《三界》展览现场
在最新的联展《三界》中,三界一词源自道教,道家三界乃一切有情动物生死往来的世界。而视觉艺术长久以往均与宗教文化息息相关,补充文字无法传达的信息,拓宽理解和想象的边界。经历世代交叠,当传统理念行至当下,“三界”这一理念又被新一代的创作者结合最新的知识体系,以当代视觉风格进行演绎。
《海浪滔滔》IKKY 2023
《前鬼与后鬼》IKKY 2022
IKKY认为三界的概念是经过一些生活经历后描绘出来的一个拥有幻想、期待、无奈与结局的多重世界,它既拥有奇幻的色彩但也有现实的温度。IKKY试图描绘他对三界的思考,使他的画作成为一种虚幻与现实之间的界限,以描绘神怪、动物形成护生图,守护人间。
《守护不周山的两黄兽》IKKY 2022
他们在IKKY笔下化身为一个个炸毛的福瑞丈兽,被赋予椭圆形、三角形、星形等各种异形图案颜色的猫、熊、各种野兽,“画完很像捕获了一只只神奇的大动物,有一种温暖但无声且永久的陪伴,很浪漫。”他说道。
《Fury Furry》系列
而对于王略来说,三界的概念脱离不了人间的基础。在平行宇宙概念盛行的时空背景下,三界的想法并非寄托在一个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而更接近于将人事的表象通过表现手法转换成为另一种符号。三界里的神、怪、兽都并非带有宗教信仰的转译,而仅仅是人类的另一个面相。
《念觉支》王略 2022
王略撷取熟悉的东、西方元素,将传统元素,例如神灵、魔兽等形象,置入自己的作品中。在他的作品中,黑白色线条和五瓣小花是经常重复出现的元素。他提到,在他小时候总是喜欢摸一摸台南路边的小野花,感受它花瓣的纹理。喜欢神话题材的王略想用小花这个元素打造出一个系统的世界观,无论是画中的人物,还是周围的环境,都仿佛是由小花幻化而成,混沌中也带着自由的秩序。
《不周山》绘画媒体VR装置 王略 2017
他继续补充道:“我成长环境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在看日本动漫和漫画。千禧年时,大家会在一些绘画论坛上传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交流,我也是其中一个。不过有一天我发现无论自己画得再好,当把作者去除时,都会被盲猜是日本人画的。随后,我便放弃这种动漫风格,转为寻找和建立自己的脉络。起点是先从我自己幼儿园时期的画作重新师法自己,享受不受任何知识的限制,慢慢地就找到了自己应该有的样子。”
《Sky is falling》王略 2015 悉尼白兔中国当代美术馆收藏
对于如何平衡艺术探索和商业合作,IKKY认为:“就是先做自己想做的事,先享受创作的过程,当商业合作机会出现时,态度开放但坚持自己的想法,一些有趣的合作就顺其自然发生了。”王略也深表认同,他认为:“彼此都能心存善念尽力而为之,合作就会很顺利。”
最近,两人也在各自创作着自己的作品,IKKY最近在创作一个关于二次元的作品。王略则在研究三联画的拼贴重组。他们一直在探索艺术的无限可能,而这便是艺术创作最具魅力的地方吧。
《召唤——IKKY的异世界小伙伴》展览现场
从旧金山到台湾到上海,从两个人到一个组合,从现实与虚构、审美与日常生活的交汇点,在L+L组合的作品里你会发现脑洞的巨大,一幅幅作品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又奇妙的世界观,可以带你一起感受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的魅力,艺术就是充满无限可能!
图片来源于艺术家
如有版权问题,联系编辑删除
编辑总监 | Amber
编辑 | Deja vu
设计 | 三土
协调 | 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