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馆
当地时间2024年4月18日,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正式开幕。
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协办,浙江大学进行学术支持,展览以“美美与共:集”为主题,分为“集”和“传”两个板块,旨在从“汇聚、交流、融合”的视角反思本次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处处都是外人”,在展示多元文化的同时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中“海纳百川”“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价值理念,在军械库(Arsenale)展区游览路线的最后部分为观众带来不同的文化思考和视觉体验。
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海报
本届中国国家馆展览由浙江大学教授王小松和独立策展人姜俊共同策划,以“美美与共:集”为主题,共分为两部分:由“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图像文献组成的版块“集”,和由7位中国当代艺术家(车建全、焦兴涛、邱振中、施慧、王绍强、汪正虹、朱金石)作品组成的版块“传”。展览旨在从“汇聚、交流、融合”的视角反思本次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处处都是外人”,在展示多元文化的同时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中“海纳百川”“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价值理念,在军械库(Arsenale)展区游览路线的最后部分为观众带来不同的文化思考和视觉体验。
2005年,中国政府应邀第一次以国家馆名义正式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同年,浙江大学组织实施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工作,项目组从杭州出发,积极致力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图像的保存、研究和传播,完成了一次波澜壮阔的文明交流之旅。
当日,浙江大学向博洛尼亚大学赠送“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美术领域近年来最受世人瞩目的国家级文化工程之一。该项目历时近19年,共收录了12405件/套中国古代绘画珍品,其中约有1/4分藏于中国以外的海外机构。
▲ 浙江大学向博洛尼亚大学赠送“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仪式现场,拍摄:曹习
赠送仪式上,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和博洛尼亚大学副校长拉斐拉·坎帕纳(Raffaella Campaner)分别致辞并互赠礼物。
▲ 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致辞,拍摄:曹习
▲ 博洛尼亚大学副校长拉斐拉·坎帕纳(Raffaella Campaner)致辞,拍摄:曹习
捐赠仪式后,本次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展览开幕仪式举办。
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文化处参赞张凌霄,威尼斯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委员会代表、里米尼机场主席、意前副外长劳拉·芬卡托,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紫荆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胡贤政,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金生,香港艺术发展局行政总裁周蕙心,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行政总裁冯程淑仪,M+董事局主席陈智思,澳门特別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局长梁惠敏,澳门特区社会文化司司长办公室顾问罗灏芝,澳门艺术博物馆馆长袁紹珊,本届中国国家馆展览策展人王小松、姜俊,参展艺术家代表车建全、邱振中、施慧、汪正虹等嘉宾出席开幕仪式。
▲ 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开幕仪式
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文化处参赞张凌霄在发言中谈到,同心者,不以日月为限。今年是马可·波罗逝世七百周年,中意两国政府和民间围绕这一主题已经策划和开展了很多重要活动。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展览为中意共同纪念马可·波罗逝世七百周年活动增添了非常重要和亮眼的内容,也将进一步促进两国文明互鉴和各方面的友好交往。本届中国馆展览“美美与共:集”的主题与本届双年展“人人都是外人”主题所折射出的世界需要包容的理念相呼应,也与习近平主席关于“文明互鉴”的文化思想相契合。中意同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意人民共同拥有历经千年所积淀的厚重友谊和熠熠生辉的丝路精神。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尽管两国地处欧亚大陆两端,但在中意两国政府和人民的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的友谊必定在相同维度携手共进,必将成为文明互鉴的国际交往典范。
威尼斯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委员会代表、里米尼机场主席、意前副外长劳拉·芬卡托(Laura Fincato)在致辞中表示,2024年对于意大利和中国来说都是重要的一年,意大利总统将在秋季的正式访华中强调马可·波罗国家委员会计划,以及公共机构、协会、团体和大学所做的工作在中意文化关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中国国家馆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重要意义在于表明了双方对文化现象的强烈关注,以及通过文化架起桥梁、建立积极关系并相互尊重的愿望。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的纪念活动,是一个重新诠释其角色并与当下时代联系起来的机会,加强两国相互了解,尊重彼此的伟大文化,同时也尊重各自差异、相互协作,开辟发展与和平的未来。
▲ 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发言
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在开幕式现场发言中谈到,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和意大利虽分处东西方,但数千年来文化交流不曾间断。早在13世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途经西亚、中亚进入中国,而后沿着京杭大运河到访杭州,记录了大量生动、详实的旅行见闻,赞叹杭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积极推动了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 浙江大学教授、策展人王小松发言
浙江大学教授、策展人王小松介绍了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策展理念和整体方案。“美美与共——集”的主题希望传达中国传统文化中“美美与共”“和合共生”“兼容并蓄”的价值理念。
▲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2024,拍摄:意释文化,??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团队
“集”原本象征着飞鸟栖息在树梢之上,也可以是文人墨客对于雅集的简称。“集”强调融合,代表了世界范围内不同身份、不同人种、不同信仰、不同观念、不同目的、不同媒介、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等多样性的汇聚,它是一种邀请,一种吸收和接纳,创造出对话、沟通和互相的理解。其中,“集”板块展出了现收藏于海外的100件中国绘画作品的文献档案,这些作品均来自“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的数字档案库。
▲ 汪正虹,《百鸟图迹》,2023,金属、玉石、木头,多尺寸,行为表演:?马一奥,拍摄:意释文化,??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团队
“传”板块邀请了7位当代艺术家,以回应“大系”的方式创作7件艺术作品,并参考瓦尔堡《记忆女神图集》中图像文献学的方式,用图像文献的展示墙将中国大系图像和当代艺术作品联系起来,也同时呼应了全球图像史,形成了中、外和古、今的双向联动。同时,这一部分展览作品旁放置着同一主题的中外对比图像档案,希望在古今和全球艺术史的图像中探索中西文化的共通点。
▲ 艺术家施慧发言
▲ 施慧,《书非书》系列作品,2021-2024,宣纸、纸浆、棉线、木板,多尺寸,拍摄:意释文化,??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团队
艺术家施慧代表参展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艺术家们发言。她谈到,本次展览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会,更是一场文化的盛宴,通过艺术的形式,向世界传递中国的美好。同时,展览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深入交流,共同探讨艺术的发展的机会,而这种交流与探讨,将成为未来艺术创作的重要动力。
▲ 王绍强,《淬厉新之》,2024,纸本水墨,400 mm*400mm×105,拍摄:意释文化,??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团队
▲ 朱金石,《宣纸塔》,2024,防火宣纸、钢管、棉线、竹竿、LED灯带,8500–8700 mm*3500mm,拍摄:意释文化,??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团队
▲ 邱振中,《状态》系列作品,2024,钢筋龙骨、玻璃钢着色,多尺寸,拍摄:邱昕,??邱振中工作室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协办,浙江大学进行学术支持。
展览时间:2024年4月20日-11月24日(预展时间:2024年4月17-19日)
展览地点:意大利威尼斯军械库及处女花园
▲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2024,拍摄:意释文化,??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团队
▲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