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央剧场】草台班进驻无央公园,一场跨域戏剧即将上演


从2020年开始,草台班不断探索新的表演方式。今年秋天,成员们从多个剧场工作坊中吸取养分,尝试以更开阔的空间和表演经验去拓展创作,赋予倡导数年的“草稿剧场”以新面貌。

 

近代以降,人们加剧想要调整对物的看法和人与物的关系。废物是关于贬值之物的判定,有时也用来表述人的无能状态。逢盛世,何为废物,废物何为?《废物II》是在今天高度物质化的环境里,继续省视我们与物如何关联,其中的欲望表述、情感、心路和前程。





小丽娜

写作者,剧场创作者,在无常世界里打拳,蔻蔻香娜儿裁缝店唯一老板。

张若水

2017年起参与草台班,写作者、书店兼职店员,在文学和剧场里摸爬滚打。

吴梦

80年代出生于苏州,草台班初创成员,关注社会议题、自身及自然之间的关系,希冀在表演艺术层面拓展新的可能。

赵川

1967年生人,草台班创建及核心创作成员。戏剧新作包括今年的《青年史》和《酒馆》等。

维楽

国际学校高中老师,平时注重在地非遗文化与新媒体交叉创作。剧场表演为心理、生活、创作注入了新的能量。

朝军

足迹遍及中国边疆地区及中亚,在印度工作生活多年。2023年加入草台班,剧场是新的旅程和链接。

潘颖达

2021年参与草台班。困于城市和心灵的缠绕。写有《我愿意走进一个笼子》《街头霸王》《周遭》。




草台班

2005年春由赵川及合作者们于上海初创,通过研讨表演、剧场及社会议题等,做富实验性的集体创作;多年来不拘一格地利用各种场地进行排演、交流。草台班鼓励普通人投身剧场,关注基层问题,强调剧场与周围生活的积极关联,不断塑造出流动的公共空间,催生思辨、讨论和诗意想象。草台班的剧场创作包括“社会剧场三部曲”,近年的《家园》(2022)和《让身体歌唱的n个方法》(2023)等。





  ●“无央公园”门票 

 [点击图片??进入购票]





无央公园”是一处向公众敞开的游散地,在这里,艺术与声音自由生长,各自散落却相互连接,其中独特的园景与声景形塑了人们的具身认知。非线性、似块茎式分布在公园里难以辨别其归属,无法用某一个中心部位来界定,它呈现出多样的、变化多端的样貌。无央公园是非建制化的自治空间,消融现实的边界,在公共空间里映射着内在差异,无核心的、开放的和多元丛生的形态。

“无央”指向无穷极、无尽数的意涵。无限之概念超越了公园的物理空间,它促使人们重新评估空间、媒介和人本身错综复杂的牵制。挑战传统展示框架,探索互动过程中现场的复杂性,为公众参与提供了新的可能。作为灵感迸发、思想碰撞和群体对话的催化剂,项目提供了身临其境的体验,艺术作品、声音和自然的场域。彼时超越了传统观看模式,创造一幕幕,真正触达公众的对话。这是一个想象力蓬勃、联系密切以及集体意识潜能觉醒的地方。





陈友桐,艺术家。长期致力于推动本土文化实验的发展与实践,潜心搭建艺术创作的环境、优化文化生产的土壤,先后发起并组织“CEF实验影像中心”、“内耳”/“内耳音乐节”、“跨文化中心(CCC)”等机构,组织/策划展览与活动近三百场。

同时,陈友桐也积极推动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先后联合艺术家杨福东、复星影业发起“未来未来”青年实验影像扶持计划;联合上海双年展发起并策划大型艺术电影项目“特写”当代影像的思考与实践;2019年发起并组织首部在线当代影像艺术史《历史切片》的编著(2023年应北京大学国史研究中心邀请纳入“国史档案”);2020年获瑞士文化基金会资助发起编写“国际影像联合”程序,从而支持了疫情期间三十多家国内外重要机构的线上放映。



chi K11美术馆策展人


坐落于上海繁华地区,chi K11 美术馆总总积达3,000 平平平。。2013 年开幕以来,美术馆举办了超过60场艺术展览,包括「印象派派师·莫奈特展」、「跨界界师·鬼才达利」及多场当代艺术展,逾600场展览系列讲座,形式多样的艺术术作坊和艺术论坛。

美术馆曾与巴黎东京宫、庞毕度艺术中中、伦敦ICA、蛇形画廊、纽约MoMA PS1 和新美术馆,为公众展展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权威机构的多元合作和跨跨化碰撞,同时为艺术爱好者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当代艺术的的凡体验。

chi K11 美术馆如同同个让艺术发发的游乐场,把美术馆馆的艺术品呈现在触触可及的地地,同时以舞台般的体验激发客客的艺术潜潜。这不仅激发了当代艺术的多种表达,更为为众带来体验本土文化与艺术交融的的限机会。


跨文化中心(Center for Cross Culture,简称CCC),是一个多形态、跨领域的创新品牌与文化项目集成中心,致力推动多元文化与新生产力的交汇融合与创新发展,打造集群效应,形成有机的跨文化生态。


Center for Cross Culture (CCC) is a multiform, cross-disciplinary creative branding and cultural project center dedicated to multicultural fusion and productivity innovation, and striving to build cluster effects and an organic cultural enviro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