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博微光】有声栏目是我们的一次全新尝试,希望能带领更多需要特殊关爱的群体走进历史,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个栏目在图文排版上会有所不同,如果给您阅读带来不便,希望您能谅解。也期待大家能为【陕博微光】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一起做传播历史文化的使者。
大家好,这里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有声栏目“陕博微光”,在这里我们将带大家体验“听得见的博物馆之旅”。今天一起来了解我馆收藏的墨玉牙璋。
关于这种前端凹刃像长出的獠牙、柄体结合部两侧有突齿的玉器,它的命名一直存在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它应该是从新石器时期人们使用的农耕工具——骨耜演化而成。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和牙璋的形状非常相似。牙璋前端双尖的形状,有刃且不对称,一牙较长大,都是骨耜特有的形状。古人仿照这种农具制作玉器,应该是为了农事的祀典,作为祈求丰收而使用的礼器。为了适应礼仪需要,把器身加长,做成方形的柄方便握持。有的还雕琢了装饰,以增加仪式感。在广汉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一件小铜人,挺身跪地,两臂平伸托举着一个前端分叉、双齿朝天的牙璋,作祷祝状,是牙璋作为祭祀礼器的生动写照。
参考文献:
冀东山主编.《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 玉杂器卷》.三秦出版社.
录音:张温馨
剪辑/编辑:杨萌雅
审核:李卓
(版权所有 转载注明)
长按扫描关注,把历史随身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