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小众艺术范儿Citywalk,你必须拥有!


北京三里河一景

这个夏日,Citywalk开始席卷各大媒体平台。据7月25日发布的《小红书City Walk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小红书平台上Citywalk相关的搜索量同比增长超30倍。过去一年小红书平台上用户已经“walk”出了3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8圈;另据马蜂窝旅游大数据显示,6月马蜂窝站内“Citywalk”热度环比上月上涨121%,选择在自己所在城市或者旅游目的地城市来一场“0花费”的Citywalk的游客占比超过70%。在专业组织或专业人士的带领下,付费体验一次知识与趣味兼具的城市漫游,正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其中。

Citywalk的爆红也引发了一些质疑和讨论,有人认为不过是给“遛弯儿”“轧马路”换了一种“洋气”的说法,也有人认为是经济下行期消费降级的体现。但不管怎么说,种轻型的“微旅游”方式正在迅速崛起,并成为人们日常中司空见惯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外界有关Citywalk起源的报道中,更多将其追溯于英国伦敦,通常会有一个熟悉当地城市的人带队,大家一起到城市里穿行、看当地的建筑、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背景。相比较走马观花的打卡式旅行,Citywalk更加强调深入在地化体验,鼓励人们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发掘一座城市的活力和丰富。即使是当地生活多年的人也能在一次Citywalk后感受到家门口的“诗与远方”。Citywalk的外延在今天也变得越来越宽泛,或许只是一个下班后的晚上或者周末的下午,漫无目的地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漫步,感受一座城市在不经意之间带给人的惊喜。

编辑部的小伙伴也从日常经验出发,为大家精选了四条北京文艺范儿浓浓的Citywalk。得益于此次选题,在经历了几日“特种兵”式的暴走后,关于北京“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不少,这或许就是Citywalk的独特魅力吧!


用脚步重新「丈量」附近
 全程:2.7km

>>阜成门门鲁迅博物馆馆有术术妙应白塔寺寺北京历代帝王庙>广济寺>中国地质博物馆>正阳书局>post >西什库教堂 >北平图书馆旧址> 北海公园
金融机构林立的西城并不以文化艺术而闻名,但自从几年前公司搬到阜成门外大街附近,我们开始用脚步重新“丈量”这片区域。从阜成门外大街一路向东,至西什库大街一带,短短不到3公里内聚集了妙应白塔寺、北京历代帝王庙、广济寺、礼王府、西什库教堂等众多古刹名迹,中国地质博博物馆、鲁迅博物馆也是不容错过的地标,这一路同时穿插着各种老字号商铺、书局、精致的空间、小店,一路逛下来,完全不会觉得腻歪。
北京鲁迅博物馆前

我们将出发点定在了离阜成门地铁站最近的鲁迅博物馆。提到鲁迅,或许大家第一反应是三味书屋,是阿Q,是刻在课桌上的“早”字……放在今天,极其高产的鲁迅可谓妥妥的“卷王”了,是无数中学生在面临背诵全文时挥之不去的“阴影”,但在鲁迅博物馆,我尝试在宏大的历史叙事外,搜寻一个更加鲜活而有趣的鲁迅:譬如鲁迅广博精深的个人阅读史,古今中外,上天入地无所不包;作为柔道达人的鲁迅,鲁迅就读弘文学院期间曾学习柔道;鲁迅还“兼职”做设计,他曾亲自设计改造西三条21号,亦为北大设计过校徽;

鲁迅翻译的科幻小说《月界旅行》《地底旅行》
鲁迅收藏的艺术书籍

艺术更是如痴如醉,少年时鲁迅便把自己的压岁钱和零花钱都用来买《海上名人画稿》《点石斋丛画》之类的画稿,中国古代画家中,鲁迅十分看重李公麟的绘画,并与郑振铎多次讨论出版事宜,日本浮世绘画家中,他则青睐柳川重信,此外,鲁迅还翻译了《近代美术史潮论》……更让人惊叹的是鲁迅的艺术收藏,他共收藏了148位中国现代版画家的版画作品1780余幅,以及前苏联、德国、日本、法国等近20个国家280多位版画家作品2100多幅。凡此种种,不禁让人感叹对鲁迅其人知之甚少。

展厅西侧是鲁迅在北平时的故居,至今仍然保持了原本的格局和样貌,院落中由鲁迅手植的白丁香、黄刺玫今已亭亭如盖。

鲁迅故居中由鲁迅手植的白丁香
从鲁迅博物馆向东沿着宫门口二条走几十米,是我们荒野读书会的老朋友「有术」。有术的院落由日本设计师青山周平设计,在保留了老北京四合院韵味的同时又增添了不少现代主义的气息。
「有术」
从有术出发,在经历了一段胡同小路后,我来到附近最为知名的打卡地标——妙应白塔寺,据称是北京城区现存唯一的元代建筑。敦厚的白塔与塔外的红墙形成强烈的对比,与连片的胡同老房形成一幅素朴而不失精致的画面,这是一种独属于老北京的惬意和自在。
妙应白塔寺一景

围绕着白塔寺,近年来不断生长着一些精致的店铺,其中比较有趣的是京城老字号白塔寺药店和咖啡混搭的产物——耀咖啡。店里的饮品和设计也结合了不少「药」的元素,颇有点“药不能停”的意味。在三楼的露台可以吹吹风,也是欣赏白塔寺一带的绝佳视角。
从白塔寺沿着阜成门内大街一路向东进发,沿途依次经过北京历代帝王庙、广济寺、中国地质博物馆,博物馆一侧的砖塔胡同里有一家历史悠久的书局——正阳书局,书局入口处的万松老人塔是一座密檐八角九层砖塔,据称是高僧万松行秀圆寂后,后人为其修建的墓塔,始建于元代,距今已经有八百年的历史。小院儿里散落着各式牌匾、旧门板、石刻,将人拉回一段段尘封的历史。正阳书局经营的书以北京的历史和文化为主,就连店里网红猫掌柜的名字“砖爷儿”“白福晋”也是“京里京气”,店里由兔爷组成的“军团”更是蔚为壮观。
正阳书局

午后正阳书局内酣睡的小猫
距离正阳书局不远处的羊肉胡同里还深藏着另外一家宝藏书店post,店主毕业于旧金山艺术学院,此前在美国多年,店铺兼具书店、咖啡、买手店的功能,同时在选书上也具有着极强的个人风格。书店的露台有一株老核桃树,可以坐着发会儿呆。
post

post露台

在post小坐了一会儿,我直接向西什库教堂进发,教堂两侧种植着两排高大的柏树,还没有走近,哥特式建筑所营造的强大气场就让人倍感庄严肃穆。大堂正门两旁,有两座中式亭子,亭内分别立光绪年间天主教堂迁建《上谕》碑和《迁建天主堂碑记》碑。这也是京城独一份儿“勑建”的天主堂。

西什库教堂

一日之内在不同风格、不同朝代、不同信仰的空间中游走,难免会让人有一种穿越之感,但这正是北京这座城市的包容和多元所在。从西什库教堂出来不远处便是北平图书馆旧址和北海公园,走累了,可以在公园歇歇脚看看远方的美景和落日。
北海公园一景
相比较永远人满为患的故宫、景山、颐和园等地,阜成门、西四一带并没有太过煊赫而恢弘的“身世”,独享一份平静的美好,也更容易让人沉浸在私有时间里自足。


京城惬意的下午茶时光
全程:2.7km
>>五四大街街北大红楼楼中法大学旧址址temple东景缘缘拾院院南池子美术馆>普渡寺遗址
如果要票选北京文艺青年的圣地,汇聚了中国美术馆、嘉德艺术中心、首都剧场、三联书店的美术馆东街、王府井大街一带一定位列前沿。但相比这条火爆且经典的路线,我们此次为大家挑选的是附近另一条更加惬意的路线。
北大红楼

起点还是设置在五四大街,第一站可以前往北大红楼与中法大学旧址参观,重温觉醒年代。从中法大学旧址沿着嵩祝寺北巷走500米,可以到达附近另一个知名的文化艺术地标——Temple东景缘,里面聚集了餐厅、酒店、展厅、茶室、设计师品牌等。

相比较大刀阔斧的翻新改建,Temple的设计师秉承了“修旧如旧”的修缮理念,尽力保留了老建筑原有的痕迹和历史的沧桑感。院里的茶席颇为抢手,建议避开节假日时间,点上一壶茶,享受一个慵懒的午后。小院里还会不定期有演出、展览。目前展出的是摄影艺术家山地的展览,山地虽然是西班牙人,但从2012年起,就开始在北京生活和创作,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此次的展览以《道德经》为题引,带来一系列视觉解读,可谓真正的中西合璧了。

Temple东景缘


Temple东景缘出发沿着沙滩北街向南前行几十米,可以到达我们读书会的老朋友「拾院」,这是一栋隐秘在胡同里的宝藏小院,由建筑师任海鹏从自家小院里改建而来,设计师在赋予了小院新功能的同时,仍然保留了老北京四合院小时候的尺度与韵味。甫一进门,一株硕大的海棠树映入眼帘,灰墙上爬满各类生机勃勃的绿植,随着季节的更替,小院里的景致也会随之变迁。小院儿会不定期举办音乐会、艺术展、读书会、下午茶等,需要提前预约参观。
拾院外景

我们在拾院举办的读书会

从拾院出发可以沿着北池子大街一路向南,前往南池子美术馆,这一段稍微有一些距离,但两侧宽阔的林荫大道也完全不会让人感到烦闷,更建议大家驱车
(共享单车)前往。

傍晚的南池子美术馆
南池子美术馆也是一座隐于闹市的宝藏空间,在低调的门脸儿后其实别有洞天,整个院子将老北京四合院与苏式园林结合的恰到好处,在院中行走,依次经过假山、连廊、飞檐、花窗,可谓移步换景。空间展览专注于对当代东方美学有着独到思考和表达的艺术家,开馆以来已经举办过隋建国、徐累、赵赵、彭薇等艺术家的个展。当前正在展出的是小说家金宇澄的个展“繁花”,呈现了其近十年创作的百余幅原作,作者近乎速写的勾勒上海旧影,与小说形成了一种特别的互文。
“繁花”现场




闹市里的田园

全程:
1.8km
? 前门>青云胡同>颜料会馆>青云胡同23号院>梅兰芳故居>春风习习>三里河>草厂三条>西兴隆街>fu3福叁咖啡>GALLERY WHERE>The Closer Gallery>为水> 大小咖啡> 法原博物馆
印象里的前门,一直是游人如织的闹事景象,还有令无数文艺青年趋之若鹜的杨梅竹斜街。因此当同事向我提起附近还有一条闹中取静的小路,我曾一度表示怀疑。
青云胡同入口

我们将路线的起点设置在前门地铁站附近,沿着前门东路、鲜鱼口街走大约600多米便到达青云胡同的入口处。入口窄小而憋仄,显得有些灰头土脸,但仅向前再走一百米,视线便完全开阔起来。高耸粗壮的树木,彰显着这里老道的资历,小路的两侧依次座落着几栋老建筑,看似貌不惊人的外表下,其实大有来头:青云胡同22号的颜料会馆早年间由山西平遥的颜料、桐油商人出资筹建,因而得名,现在每周末都有曲艺、杂技、戏曲等演出;

青云胡同一景

青云胡同23号院由原青云胡同23号到29号院落组成,大部分建筑为晚清时期所建。这一方庭院中,南院曾为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居所,1916年,梅兰芳以两千几百两银元典了前门外芦草园的一所宅院,也就是现在青云胡同29号,一住就是六年。梅兰芳学习绘画也是始于这个时期,据说在学画之余,梅先生热衷于养牵牛花,改造了三四十种牵牛花的花种,不少文人雅士都加入到了这个养牵牛花的团体中,其中要数齐白石的年纪最大
;中院原有关帝高庙,一度香火鼎盛、殿房林立,北院则是原电子管厂的红砖墙厂房。在经过改造后,北侧的老厂房和关帝高庙配房目前作为戏剧排演工厂和特色小剧场,南侧的梅兰芳旧居则面向三里河开放。
修缮后的梅兰芳故居一景
梅兰芳故居外的三里河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水域,水流拾阶而下,更像是温婉而清幽的江南,坐在河边悠闲自得的访客,提笼遛鸟的老北京大爷,小孩追逐着鸭子嬉戏,树上打瞌睡的老母鸡,俨然一副活泼的田园景致。
三里河一景

沿着这片水域前往草厂三条行进,会路过京剧表演艺术家李洪春的故居,再走几百米就到达我们此行另一个主要的目的地——西兴隆街。这并不是一个知名度很高或者很网红的街区,但在短短几百米的距离内,也涵盖了多家调性十足的艺廊、餐厅、咖啡馆、设计师品牌,成为京城里一个值得探访的文化据点。

西兴隆街


其中有两家画廊值得推荐:GALLERY WHERE于2022年6月开放,空间经由老房子改造而来,是一间并不大的“橱窗式”画廊,成为街区一处另类而别致的景观;The Closer Gallery原本是位于永恒胡同5号一间只有17平米的首饰艺廊,每个季度都会筹办一次当代首饰展览——“小的首饰展”,邀请来自世界各地首饰创作者的作品展出。2020年开始,画廊搬到了西兴隆街。
GALLERY WHERE

在这条街酒足饭饱之后,我们建议大家再回到最初的起点附近参观由建筑师、艺术家朱小地于2020年创立的法原博物馆。博物馆主要展览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精品,展品均来自朱小地个人收藏。博物馆的二层是传统建筑书房和露台咖啡区,在此可以翻阅朱小地收藏的传统建筑书籍,眺望老北京胡同和四合院,感受历史兴衰变迁的文化积淀。
法原博物馆

“老派少女购物路线”

全程:
1.9km

?东四八条>三兔二手循环商店店李淑贤旧居居酒酒扒拾一酒吧吧三海四合by jatlag books(东四北大街西侧))孔乙己酒店店大新纺织织恒昌瑞记(东四四条西口))雪莲·亮点文创园园可能有书

如果说Citywalk的火热是消费降级和环保的体现,那二手店真得和Citywalk凑一局。
三兔二手循环商店隐藏在一个平平无奇的水果店二楼
东四八条胡同最东边是三兔二手循环商店,在一个平平无奇的水果店二楼,一片紫葡萄藤旁边。穿过水果店,踩到二楼的楼梯,就能听到店员亲切的招呼声,10块钱的锅、15块的碗到1000块的包,在这都可以淘到,也有很多人来此寄卖和捐赠,是家正儿八经的杂货铺。每月第一个周日下午,顺着东四八条走到56号,酒酒扒拾一酒吧,是三兔二手店的市集,店面很小,市集不像店里那么杂货,首饰较多,店里有只小虎斑猫,挨桌剐蹭试戴。
三兔二手循环商店

从二手店到酒吧的路上,东四八条20号是末代皇帝溥仪最后一个妻子李淑贤的住处,71号是叶圣陶故居,隐藏在胡同深处,需要仔细找。
李淑贤故居

走到东四八条最西边,来到东四北大街向南走。路过孔乙己酒店,点一盘茴香豆、一壶花雕酒,找回一些老味道。再往南走,会看到“大新纺织”布店,一进门就是满墙的扣子、针线,店面很大,以丝绸面料为主,接受服装定制。大部分时间除了营业员和裁缝空无一人。
“大新纺织”布店一景
继续往南,走到前炒面胡同,拐进去到48号,是家叫“可能有书”的社区复合空间。最外部是包子铺,每天早上,社区的退休姐姐们汇聚在此包包子。包子铺走进去可以看到书店、展厅、咖啡厅、自习室、放映厅、小商店等。一楼适合会客、思考,二楼适合自习与放空。展厅中近期主题正是:老派购物与菜市场集合展,展期到8月16日结束。

位于前炒面胡同里的复合空间可能有书

“开市大吉:老派购物与菜市场集合展”现场

展览中,一把老式竹椅呈现了网购给我们带来的弊端,网络购物的最终结果总比我们想要的东西有些许差距,这其中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已经远超线下购物。所以走起来,去线下Shopping吧!






关于Citywalk,你有什么私藏的宝藏路线,欢迎在文末与我们分享~




艺术商业编辑部


编辑、文:凡琳、山山
摄影:凡琳
部分图片提供:山山、拾院、南池子美术馆




相关阅读

700年老街的“逆生长”,这个时下最热门的街区,
都新生了哪些宝藏空间?| 城市漫游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