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日,Citywalk开始席卷各大媒体平台。据7月25日发布的《小红书City Walk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小红书平台上Citywalk相关的搜索量同比增长超30倍。过去一年小红书平台上用户已经“walk”出了3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8圈;另据马蜂窝旅游大数据显示,6月马蜂窝站内“Citywalk”热度环比上月上涨121%,选择在自己所在城市或者旅游目的地城市来一场“0花费”的Citywalk的游客占比超过70%。在专业组织或专业人士的带领下,付费体验一次知识与趣味兼具的城市漫游,正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其中。
Citywalk的爆红也引发了一些质疑和讨论,有人认为不过是给“遛弯儿”“轧马路”换了一种“洋气”的说法,也有人认为是经济下行期消费降级的体现。但不管怎么说,这种轻型的“微旅游”方式正在迅速崛起,并成为人们日常中司空见惯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外界有关Citywalk起源的报道中,更多将其追溯于英国伦敦,通常会有一个熟悉当地城市的人带队,大家一起到城市里穿行、看当地的建筑、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背景。相比较走马观花的打卡式旅行,Citywalk更加强调深入的在地化体验,鼓励人们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发掘一座城市的活力和丰富。即使是当地生活多年的人也能在一次Citywalk后感受到家门口的“诗与远方”。Citywalk的外延在今天也变得越来越宽泛,或许只是一个下班后的晚上或者周末的下午,漫无目的地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漫步,感受一座城市在不经意之间带给人的惊喜。
编辑部的小伙伴也从日常经验出发,为大家精选了四条北京文艺范儿浓浓的Citywalk。得益于此次选题,在经历了几日“特种兵”式的暴走后,关于北京“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不少,这或许就是Citywalk的独特魅力吧!
我们将出发点定在了离阜成门地铁站最近的鲁迅博物馆。提到鲁迅,或许大家第一反应是三味书屋,是阿Q,是刻在课桌上的“早”字……放在今天,极其高产的鲁迅可谓妥妥的“卷王”了,是无数中学生在面临背诵全文时挥之不去的“阴影”,但在鲁迅博物馆,我尝试在宏大的历史叙事外,搜寻一个更加鲜活而有趣的鲁迅:譬如鲁迅广博精深的个人阅读史,古今中外,上天入地无所不包;作为柔道达人的鲁迅,鲁迅就读弘文学院期间曾学习柔道;鲁迅还“兼职”做设计,他曾亲自设计改造西三条21号,亦为北大设计过校徽;
鲁迅对艺术更是如痴如醉,少年时鲁迅便把自己的压岁钱和零花钱都用来买《海上名人画稿》《点石斋丛画》之类的画稿,中国古代画家中,鲁迅十分看重李公麟的绘画,并与郑振铎多次讨论出版事宜,日本浮世绘画家中,他则青睐柳川重信,此外,鲁迅还翻译了《近代美术史潮论》……更让人惊叹的是鲁迅的艺术收藏,他共收藏了148位中国现代版画家的版画作品1780余幅,以及前苏联、德国、日本、法国等近20个国家280多位版画家作品2100多幅。凡此种种,不禁让人感叹对鲁迅其人知之甚少。
展厅西侧是鲁迅在北平时的故居,至今仍然保持了原本的格局和样貌,院落中由鲁迅手植的白丁香、黄刺玫今已亭亭如盖。
post露台
在post小坐了一会儿,我直接向西什库教堂进发,教堂两侧种植着两排高大的柏树,还没有走近,哥特式建筑所营造的强大气场就让人倍感庄严肃穆。大堂正门两旁,有两座中式亭子,亭内分别立光绪年间天主教堂迁建《上谕》碑和《迁建天主堂碑记》碑。这也是京城独一份儿“勑建”的天主堂。
西什库教堂
Temple东景缘
我们在拾院举办的读书会
从拾院出发可以沿着北池子大街一路向南,前往南池子美术馆,这一段稍微有一些距离,但两侧宽阔的林荫大道也完全不会让人感到烦闷,更建议大家驱车(共享单车)前往。
西兴隆街
“开市大吉:老派购物与菜市场集合展”现场
展览中,一把老式竹椅呈现了网购给我们带来的弊端,网络购物的最终结果总比我们想要的东西有些许差距,这其中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已经远超线下购物。所以走起来,去线下Shopping吧!
关于Citywalk,你有什么私藏的宝藏路线,欢迎在文末与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