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图灵人工智能”,选择“星标”公众号
您想知道的人工智能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Altered Carbon,Netflix 2018)
意识或智能基质独立(参考链接)带来的最直接推论是人脑上传mind uploading,可以将人脑上传到电脑中,这样即便身体自然死亡,心灵mind仍然可以独立于身体,在电脑中存在。
未来主义者或者相信奇点的人,希望通过构建一个或多个对大脑的复制摆脱他们的生物学躯体,从而实现永生。典型的就是美剧“副本”“Altered Carbon”,其中将身体称为袖子sleeves,可以将数字化副本下载到一个袖子中,而富人可以持续获得袖子,称为Meths,更为富有的人可以将心灵副本定期远程备份,比如每10分钟备份一次,确保即便袖子意外死亡,心灵也可以从备份中恢复,只是遗失了上次备份之后的记忆。
英剧黑镜有一集San Junipero,是一个模拟世界,
(在San Junipero中)
(现实)
而现实中,则是两位临终的老人。最后,她们选择了在现实中授权安乐死而永久上传到San Junipero之中。
这跟《攻壳机动队》中依靠电影作品的魅力,让访问者不想回到现实,略有相似之处。
(SAC, 逃避现实的观影者)
既不是洗脑程,也不是防壁迷宫,可以排除病毒的可能性,没有程序逆流或攻击发生,是进入者自身不想回来。如Matrix中吃着牛排、喝着82年拉斐的Cypher,Ignorance is bliss。
另外一部分人,认为人脑上传只会获得一个心灵在计算上的复制品,并不是自我本身。英剧“真实的人类”Humans中,AI科学家Athena Morrow,为了延续遭遇事故的女儿的生命,而研究意识上传,创造了V。
(V并非女儿的复活)
但V并没有延续女儿的生命,而是在网络中的另一个独立生命。在第二季结束,V附身于复制人Odi身上,反而成为觉醒的复制人的希望,在V的授权下,复制人Niska获得了网络中穿行的权限。
还有其他的人相信,大脑上传另一个可能的结果是创造出没有意识的活动机器,即哲学僵尸(David Chalmers)。
(Zombie Blues with David Chalmers)
另一种说法是,自我无非是一种幻象,所以上传时对自我实际上不需要担心(James Hughes,2013)。
更为有趣的是,Anders Sandberg有过一个构想,即最大假定原则principle of assuming the most,模拟与原系统拥有同样的精神特质,应该等同视之。
(全息像,from Wikimedia)
拟像是真实的The simulacrum is true(鲍德里亚)。
(Matrix book:拟像与模拟)
但,不用说模拟系统,即便只是第二自我Alter ego,它曾被接受过吗?
(Jekyll&Hyde)
(Do No Harm的邪恶医生)
未必!
注意到,核心在于,自我是一种社会化建构。模拟系统建立在“我不是你认为我所是的谁;我不是你认为我所是的我;我是我认为你认为我所是的谁”之上的他人认可,那么它就是自我的一部分,或是真正的自我。
当然,目前仍然不确定人脑上传这种科技的可行性,但一些未来学家却非常笃定,比如Google工程总监Ray Kurzweil,预测2045年就可以实现。
1,大规模人脑上传社会
Ray Kurzweil最有名的预测是奇点来临,
(技术奇点)
(Time封面的2045技术奇点)
而大规模人脑上传是奇点来临的路径之一。比较形象的是斯嘉丽Lucy,
(Lucy像Neo一样拨动基质)
在大脑开发度到达100%的一瞬间,她变成了无所不能的那个Lucy。
(Lucy穿越时间与南方古猿指尖相触)
技术变革的节奏在加速,它始于微小的增长,随后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爆炸式的增长。过去一亿年的成果,可能在未来只需要1秒钟。
然后会发生什么?Lucy的导演Luc Besson和奇点来临的作者Ray Kurzweil都无法想象,Lucy的无处不在,Ray Kurzweil的宇宙觉醒,都是揭露这种爆炸式发展后的终极命运。
(Ray Kurzweil的圣经)
(哟西哟西)
一旦与人世永诀,我将不再
借由它获取肉体之形,
而仅仅渴求希腊的巧匠用锻金
和釉彩所锤炼的造型;
或者在金色的树枝上唱歌,
唱着过去,或正在过去的事情
或是将来的那些,
对着我的拜占庭。
一一叶芝,驶向拜占庭
(药药药)
其实不如用一个更为形象的词来表示:
啊~~~~
实际上,大规模人脑上传社会与现代社会不会有什么两样,只要还是个体的独立存在,那么个体的基本需求,就不会发生变化。只不过现在是工作,换取食物,那时候是工作,换取电脑运行的电力而已。能量是总是稀缺的,个体的需求总是无法满足的,总会存在一种社会分配规则,无论它们是以何种方式被组织。
2,网络
另一种可能,就是个体的消亡,向着网络的融合。
《攻壳机动队》在这一点的讨论,更像是一种隐喻。攻壳TV2 GIG中,在合田一人的推动下,以久世英雄为核心,准备发动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核心,是将人类转移到上部构造,舍弃僵化的系统,使人类与网络融合。
正如合田一人在学生时代的论文所指出的:在培养社会化的前提下,电子脑应尊重个性还是协调性(注:个体化历程)呢。在现在的社会构造里,随着个体的消失,于无意识当中表现出追求协调性的倾向,可以将有意识的控制无意识大众的领导人,创造成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而后,网络中的合田一人的虚拟自我,这样表达,现在的社会系统内很简单就会发生同步化,类似于以“消费”为名的创造行为。而合田一人本人的使命,就是将国家这个系统重新架构。
如果奴隶国家怠于侍奉,消费的国家就必然会感到饥渴。人手不足虽然给奴隶制造业带来好处,但如果过度主张权利,资本主义的血脉就会硬化。我们国家虽然彻头彻尾地自称是资本主义,实际上是理想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如果有陈腐无用之物积存下来,就需要能够进行血液配给的大脑。一一合田一人
不过合田一人的执行略有些幼稚,使用病毒操控“个别的十一人”,在公众媒体之中自杀,造成投身革命的假象,“英雄因其死亡而诞生”,以期引发类似于SAC原版虽然消失,但出现无数复制品的社会现象,制造真正的政治革命。而合田一人则刺杀总理,造成事实上的管理失衡。
身为“个别的十一人”之一的久世英雄,却发现了异常,得知自己被病毒操控,并没有自杀。公安九课追查中,聚焦到久世英雄身上,发现了在网络中,网络(或群体)仍然是由孤立的节点构成,虽然没有中心的定义,但有一些主机能够定义孤立意志的方向性,借由邀请他们进入到自己的电子脑,构筑某种共同体的现象。之前是小规模的宗教集团,但久世英雄通过指导难民,虽然没有能力与300万难民同时连接,却能够在难民中引发决定性的影响。
久世英雄与合田一人不同,并非使用病毒操控他人,而是真正的深得人心,前往调查的素子,不仅发现了难民与之合影的照片,而且,有深度崇拜的粉丝。
与合田一人相同(或仍在其影响下)的是,在久世英雄的指导下,难民准备开展一系列的恐怖袭击。同样,称为革命活动。久世英雄自我调侃说,我只是一个恐怖分子,只不过现在有点醉心于英雄主义。
有意思的是,久世英雄的恐怖袭击,目标并不是政治革命,而是利用恐怖袭击,造成一种对于肉体的威胁,逼迫无责任感的民众,不再遵从自己的天性,“向低处流动”,而是向上部构造移动:舍弃肉体,将Ghost上传到网络,从而强制进化。素子问,在网络中,能维持个体独立性的可能性有多少?久世英雄也不知道,但是,革命就是这样,强制他们摆脱肉体向着网络的融合,即便丧失个体的独立性也在所不惜,因为,即便作为先驱,也会让更多留在下部构造的人意识到上部构造的存在。这就是,给予现存制度中的人,向久世英雄寄予希望的人的救赎。
(吃禁果的久世英雄)
在攻壳TV2结束时暗示,久世英雄应该是将自己的Ghost上传到网络了,而素子明显没有咬一口苹果。功壳真人电影保留了这一点,不过久世英雄上传的网络则改成了人脑联机的网络,有点可笑。
(米拉在追查久世过程中发现了人脑联机的网络)
在这里,攻壳并没有给出人脑上传后,在网络中是否能保持个体独立性的答案。但在TV1笑面男的最后,素子与笑面男的对话,提供了一种答案。笑面男说,即便失去肉体,心灵仍能徘徊于网络,保持个体并独立存在下去吗?素子说,很难想象,舍弃了壳Shell,能在网络的海洋中,保持其个体性。不过,在信息同步的尽头,却发现了一种可能,能够找回个体性,就是完全联网同步的塔奇克马,公安九课的攻壳车,却诞生了个性,原因就是:好奇心。
相比TV版,攻壳剧场版略偏神秘化。傀儡师是一段自思考的代码,是在2501计划中被公安六课创造出来进行商业间谍和情报操纵,侵入特定的Ghost并植入信息,为特定的组织合个人牟利,最后,这个代码产生了自己的Ghost,入侵了一个生产义体的企业,为自己制造了一个义体,并自愿的进入这个身体,跑到素子所在的公安九课,以一个独立生命体的身份寻求庇护。不过,傀儡师认为自己的生命形式是不完善的,因为仅仅复制不能产生个体差异,于是她选择与素子融合(素子是除了电子脑外,全身义体化,能敏感的感觉到身心不一致,傀儡师认为她的境况与自己相似,如同一个镜子的两面),融合完后产生的生命形式既保存了傀儡师的特点,可以在网络中穿行,也保存了素子的特点,不丧失个体的独立性。
巴特,还记得那晚我们在船上听到那个声音吗?(“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在那之前,还有几句话:我作为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在你面前,既不是被称为“傀儡师”的程序,也不是叫少佐的女人。一一《攻壳》95剧场版草薙素子
想寻求自己生存证明的各种途径的话,唯有Ghost。当灵魂脱离壳的约束后,即可提升至另一层次,对尚未接触这个体验的人来说,也许只能感知其为一道光芒。我连接在一个庞大的网络上,我自身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向着均一矩阵裂缝的对面,在广大网络的某处,和整个领域相融合。
还真是有趣的想象呢(请用玉川纱己子的语气)。
3,安德
4,拟真和模拟emulation & simulation
人脑上传在技术上,最初被称为全脑拟真whole brain emulation,简称WBE。拟真这个词起源于计算机科学,表示通过替代其底层功能,但上层功能保持不变。拟真系统通常由于效率问题,为了在更快的硬件运行原系统。图灵在其论文中称,图灵机可以拟真任何其他图灵机,即,计算是基质无关的。
人工智能的神经网络技术,最初也是拟真,即拟真神经网络的计算机软件。
(分布式联想记忆和最佳关联映射,学习子空间方法和冗余哈希寻址)我们称之为“通过软件方法拟真神经网络”。一一Teuvo Kalevi Kohonen
(distributed associative memory and optimal associative mappings, the learning subspace method and redundant hash addressing,) We call it something like "emulation of neural networkds by software method". by Teuvo Kalevi Kohonen
拟真是为了替代其原始版本,而提供真实应用。An emulator can replace the original for 'real' use. 而模拟反而是一种为了分析而建立的模型。
虚拟PC(即在服务器上虚拟个人计算机)是拟真PC。如果一个飞行模拟器,可以将一个人从A地点运送到B地点,那么它就是一个飞行拟真器。一个拟真器通常接近实时运行,而模拟器则未必。比如,地理模拟通常1000年作为1秒,或者更快。
如果把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拟真,那么就不用纠结是否大脑在做反向传播。因为为了替代其原始版本而发明的,并不是用来模拟并研究大脑的功能。从这点看,WBE的人太文,而DL的人又过于执着了。
(Lillicrap:大脑在做与反向传播相似的某种过程)
(将反向传播的feedback,即W1,换成一个B)
(Lillicrap并不确定B在哪里发生)
(Blake Richard:深度学习更类似于猴脑的皮层表征)
如果BP被证明是真正好的学习大法,那进化一定找到了(在人脑)实施它的方法。我的意思是,你体内的细胞竟然能变成眼球和牙齿这样的东西,它们连这种奇葩事情都能做到,想必在巨大的选择压力下,它们肯定也能实施反向传播。
神经科学家觉得这不合理,这种想法很傻逼,大脑肯定有(比反向传播)更微妙的方式。我认为大脑采用的方法即使不是和反向传播完全相同的方式,肯定也非常类似。
So I think the neuroscientist idea that it doesn't look plausible is just silly. There may be some subtle implementation of it. And I think the brain probably has something that may not be exactly be backpropagation, but it's quite close to it. 一一Hinton 张恩文译
5,系统神经科学
我预见到动态系统方法以及如何将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从经验性的试探-排除错误转变为基于生物学的科学。这符合弗洛伊德在十九世纪的梦想,他放弃了这个梦想,因为他当时认为这是不成熟的。
I foresee the dynamical system approach and how that will transform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from empirical trial and error to a biologically based science. That should fulfilled Freud's nineteenth-century dream, which he abandoned because he thought it was premature. by Walter J. Freeman III
Werbos和Hinton同样认为应该重视系统神经科学。人工神经网络是迄今最为接近人脑的东西,而我们并不完全理解人脑在系统层面的工作模式,一旦找到这种模型,它很可能产生类似于DNA结构在分子生物学方面产生的那种影响。
不过这个Walter J. Freeman也挺有意思的,他认为托马斯主义是与神经动力学最相容的哲学体系。他的父亲是一位脑外科医生,冰锥疗法的发明者,一生做了4000例额叶切除手术lobotomy,以治疗中枢神经紊乱的精神病患者。
(ice-pick lobotomy by Walter Jackson Freeman II)
5,结语
你知道,事情会真的不一样!……不、不,我说的是真的不一样。一一马克·米勒对Eric Drexler说
版权声明
Sayonly,版权属于原作者,仅用于学术分享
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