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周志华教授:AI发展急需加强机器学习基础研究

点击上方“图灵人工智能”,选择“星标”公众号

您想知道的人工智能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写论文、做翻译、编代码、出方案……智能聊天工具ChatGPT“点燃”AI风口,让人工智能再度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此次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CAAI副理事长周志华带来的提案,便与机器学习基础研究相关。周志华建议,机器学习基础研究的考量需要分类评价,并引入“试错机制”。“原始创新探索难免有失败,‘知道什么路走不通’本身就有重要价值。”周志华说。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CAAI副理事长周志华


“我从事的机器学习研究,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核心领域之一。相比较于应用技术研究,机器学习基础研究门槛高、取得成果慢,不易直接产生效益,这导致年轻科研人员感到前者‘性价比低’,对后者热情更高。”周志华介绍,由于机器学习技术目前被广泛使用,相比于人工智能其他领域,机器学习基础研究被应用研究“淹没”的现象尤为明显。


如科研项目申请与人才选拔过程中,由于“使用机器学习”的与“研究机器学习”的都被认为是“搞机器学习的”,机器学习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通常被放在一起评审,而评审专家多为“大同行”,较多以高质量论文数、引用数等为参考进行评价,导致机器学习基础研究“一流选手”在“成绩单”上比不过应用技术研究“二流选手”,引起更多青年人才趋向应用研究。此外,目前科研项目通常严格量化指标考核,工作开展前就要求明确一系列量化技术指标,在工作开展的各环节都重点考查是否达到预定指标,这对于注重从0到1探索的基础研究并不适宜。“‘试错机制’的缺乏使科研工作者不敢从事风险较大的原创性探索。”周志华说。


对此,周志华建议,强化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区别对待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在评审阶段,不把这两类不同性质的项目和人员打包到一起。同时,强化评审专家与项目内容的匹配度,提升“小同行”比例,引导专家从研究工作的技术内涵评价其质量水平。在项目考核管理上,对基础研究型工作,不事先规定量化考核指标,重点考核其原创价值和对于推动领域发展的学术贡献,允许原创探索过程中的试错。


据悉,不预定成果指标、宽容探索失败、大力鼓励原创性基础研究,已经在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开始了实践。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俞扬教授告诉记者,学院给予老师充分的空间,做“冷门”方向的老师也能不受干扰,在学院可以有更宽阔的视野,有利于激发原创性研究。


“20年前我们国内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水平很弱,在几大顶级会议上国内学者论文罕见,偶尔有一两篇,经常被‘剃光头’,但现在几乎所有的人工智能顶级会议都有大量的国内论文。”周志华表示,基础研究水平的提高,可以让国内大批研究生能够接触和从事与国际接轨的研究课题。“其中有一些孩子自然会走到前沿,他们的聪明才智不仅会促进基础研究,还会促进领域技术创新,在工作后就纷纷成为人工智能业界的生力军,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作贡献。”


【记者手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从2018年开始,周志华所在的南京大学率先建立人工智能学院,率先从本科开始专门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作为国内较早起步的高校,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已经完成了完整一轮本科生培养,并且在培养过程中不断研讨反思、不断改进完善。对于AI人才培养,周志华非常大方:“最近我们把新版的培养体系出版分享出来,希望跟兄弟院校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一起努力推进我国高水平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来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记者 杨甜子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朱亚萍


版权声明

版权属于原作者,仅用于学术分享

文章精选:

  1. 图灵是如何设计出图灵机的,背后的故事和对我们的启发是什么,估计99%的人不知

  2. 图灵奖得主Geoffrey Hinton:我的五十年深度学习生涯与研究心法

  3. 图灵奖巨佬Dijkstra 解惑,为什么把 0 作为第一个元素下标,而不是直观的 1?

  4. 鄂维南院士——AI for Science:一场正在发生的科技革命

  5. 工业界和学术界最大区别是什么?

  6. 中国大学最赚钱的专业,文科生看哭了